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对颅底肿瘤术后血清内皮素(ET-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64例颅底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自由基组,另以32例大脑表面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及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抗自由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使用依达拉奉灌洗液冲洗,并在术后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在手术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ET-1及IL-1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治疗组术后ET-1及IL-1β明显升高(P<0.05),术后5~7d达到最高峰,然后下降,而抗自由基组术后ET-1及IL-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仍高于术前。结论颅底肿瘤术后的脑血管痉挛可能与血清ET-1及IL-1升高有关,抗自由基治疗可能通过降低颅底肿瘤患者术后血清ET-1和IL-1水平达到保护脑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现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研究影响恶性脑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提供指导.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对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胶质瘤,且随访成功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1、2、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41.9%、16.2%.平均生存时间(29.4±5.18)个月.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有:年龄、肿瘤级别、肿瘤切除程度(P<0.05);Log - 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发现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肿瘤级别、治疗方式(P<0.05).结论 恶性胶质瘤的预后较差,特别是Ⅳ级的胶质母细胞瘤.术后采取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凝胶侵袭模型用于人胶质瘤细胞体外侵袭力研究的可行性,观察普通培养的胶质瘤细胞与胶质瘤干细胞在凝胶侵袭模型中侵袭力的差异,为胶质瘤的体外研究寻求新的实验手段.方法 经纯化的Ⅰ型和Ⅲ型胶原与MEM培养基混合制备凝胶液,将原代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经悬滴法制成的细胞球和胶质瘤干细胞所形成的细胞球种植于其中,每个细胞球含(10-15)×103个细胞,在添加含有不同药物浓度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0、25、50、75、100μmol/L)的相应培养基中培养4 d,测量不同药物浓度组肿瘤细胞侵袭距离及其差异.结果 不同处理组胶质瘤细胞在凝胶侵袭模型中生长良好,最初的细胞球形态呈规则圆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细胞侵袭距离逐渐增加;且对GM6001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剂量依赖性,以75 μmol/L GM6001对普通培养的胶质瘤贴壁细胞的侵袭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均P=0.000);而25μmol/L GM6001对胶质瘤干细胞球的侵袭抑制作用最显著(P=0.002,0.012,0.000).结论 凝胶侵袭模型适用于普通贴壁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瘤干细胞球.  相似文献   
4.
侧群细胞分析法在脑肿瘤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用来分选和培养肿瘤干细胞(TSCs)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特异性的细胞表而标记物,例如CD133分选胶质瘤干细胞(GSCs),但该方法不能用于那些缺乏已知标记物的肿瘤细胞,且正常干细胞标记物不一定是肿瘤干细胞标记物[1,2];另一种是利用肿瘤干细胞在特定培养基中悬浮生长形成干细胞球的特性,特异性富集肿瘤干细胞.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是侧群细胞(SP)分析法,该方法不依赖细胞表面标记物,是分选肿瘤干细胞的有效方法之一[3].  相似文献   
5.
常染色体易位引起反复流产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易位与反复流产的关系.方法对272对反复流产夫妇进行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制片G显带,每例计数30个分散良好、显带清晰核型,分析5个核型对异常者加倍计数和分析.结果 272对反复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常染色体易位33例占6.0%,男性12例,女性21例.结论染色体易位被认为是反复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抑制剂对常规贴壁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瘤干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两者间的差异.方法 应用一种三维胶原凝胶侵袭模型,将常规贴壁培养的胶质瘤细胞与无血清、悬浮细胞球条件下培养的胶质瘤干细胞(1. 0×104~1.5×104个/样本)分别接种于该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MP抑制剂GM6001(0、25、50、75、100 μmol/L)培养4 d,通过观察各组细胞侵袭距离及其差异,判断该抑制剂对两种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差异.结果 两组细胞对GM6001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剂量依赖性,75μmol/L GM6001对常规培养的胶质瘤细胞侵袭抑制最明显,而25 μmol/L GM6001对胶质瘤干细胞的侵袭抑制最显著.结论 MMP抑制剂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具有侵袭抑制作用,胶质瘤干细胞显示出对MMP抑制剂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早期血肿机化的原因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例CSDH钻孔引流术后早期血肿机化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有糖尿病病史及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史;钻孔术后6 h复查CT示血肿基本清除、中线移位平均8.7 mm;术后1周内新发对侧肢体肌力下降3例,失语2例,颅内压增高症状1例,烦躁症状1例,均进行性加重。全麻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及包膜切除术,术中均发现切口处少许炎性渗出;术后2年,GOS评分5分6例,4分1例。结论 糖尿病病史、切口乙级愈合、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及术后中线移位明显(>5 mm)可能是CSDH钻孔引流术后早期血肿机化的危险因素;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包膜切除术是治疗CSDH钻孔引流术后早期血肿机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依据岩斜区脑膜瘤的影像学分型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7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影像学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岩尖型16例中,11例颞下经天幕入路,5例岩前即Kawase入路;海绵窦型19例中,13例Kawase入路,5例乙状窦后入路,1例因累及颞下窝行Fisch颞下窝A型入路;天幕型38例中,6例颞下经天幕入路,13例乙状窦前入路,19例乙状窦后入路;上斜坡型34例中,21例乙状窦前入路,7例乙状窦后入路,4例Kawase入路,2例颞下联合乙状窦后入路。结果 16例(100%)岩尖型、38例(100%)天幕型、32例(94.1%)上斜坡型及10例(52.6%)海绵窦型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仅9例(47.4%)海绵窦型和2例(5.9%)上斜坡型行大部分切除。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27例(25.2%),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KPS评分[(77.6±11.8)分]与术前[(74.3±15.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岩斜区脑膜瘤,依据术前影像学分型采取个体化手术入路,结合熟练的颅底解剖及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可达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尽可能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饮酒已带来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ADUIT问卷(酒精依赖性疾患识别测验)调查工作环境(职业)与饮酒的关系。结果显示酒厂职工饮酒阳性率显著高于非酒厂职工(P<0.05),说明工作环境是饮酒的成因之一,进而提出了相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