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综合指数法进行某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生产线岗位人员接触的主要化学有害因素为氨和硝酸,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不同于现行的标准限值比较法,应用综合指数法得出的结果更有利于企业进行职业健康风险分级管理,有针对性地降低风险水平,保护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全麻术中测量胆囊压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及息肉患者208例,分为7组:胆囊息肉组、胆囊结石组、胆囊结石并息肉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组、胆囊管结石组、胆囊管结石嵌顿组,全麻术中测量各组胆囊压力。结果胆囊息肉组28例,平均压力(11.18±4.23)cm H_2O;胆囊结石组56例,平均压力(11.82±3.29)cm H_2O;胆囊结石并息肉组31例,平均压力(9.94±3.37)cm H_2O;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组38例,平均压力(13.42±5.56)cm H_2O;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组21例,平均压力(13.62±7.90)cm H_2O;胆囊管结石组10例,平均压力(19.20±4.94)cm H_2O;胆囊管结石嵌顿组16例,平均压力(45.25±26.98)cm H_2O。胆囊管结石组及胆囊管结石嵌顿组这2组的胆囊压力高于其他5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术中胆囊压力的升高与胆囊管梗阻相关,胆囊压力超过19.2 cm H_2O提示可能存在胆囊管结石。  相似文献   
3.
[摘 要] 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gallbladder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G B-N EN )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肽能神经元的异质性肿瘤,也称嗜银细胞瘤或类癌。G B-N EN 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0.5% 和所有胆囊肿瘤的2.1% ,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且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无法与其他胆囊疾病鉴别,确诊以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为依据。治疗首选外科手术,而放化疗等其他治疗方式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由于该病临床少见,研究较少,目前尚没有标准治疗方案。笔者针对目前G B-N EN 的临床特点和诊疗进展作一系统综述,以期提高对G B-N EN 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两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肝脏移植模型。方法采用改进的“二套管法”对190只大鼠进行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结果切取供肝的时间平均为32min,修肝时间为13.5min,无肝期为17min,手术成功率达到91.7%。结论改进后的肝脏移植模型操作相对简单易学,可重复性好,模型稳定,可作为肝脏移植实验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金属银夹标记胆道通道,利用胆道镜技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友谊医院47例胆管结石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的资料,在空肠盲袢或输出袢处使用银夹作标志,术后通过胆道镜行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结石或狭窄的治疗。结果11例术后胆管残留结石和5例残留结石合并胆管狭窄者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探查、取石及肝胆管狭窄的治疗而治愈。2例结石复发的患者根据空肠的金属银夹标记物,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进行穿刺置管建立胆道镜通道,通过胆道镜成功取出了结石,避免了再手术。结论发挥胆道镜技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优势,经以银夹标志的胆道通道,可望成为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复发结石手段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静脉使用镇痛泵对开胸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行开胸手术的病人42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泵组(A组) 20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镇痛泵组(B组) 22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静止、活动、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辅助使用止痛药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静息、活动、咳嗽状态下的VAS总评分为(16. 43±0. 36)分,辅助止痛药使用率为45. 5%,A组分别为(27. 89±0. 45)分和55.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 8%,A组为65. 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术中肋间神经阻滞与术后静脉使用镇痛泵联合应用对开胸术后病人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好,但不能缓解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 ybypass,CPB)手术时由于手术创伤、血液与体外循环管道的接触以及停循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机体复杂的全身炎症反应,涉及各个器官,严重时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是肺损伤的关键。几乎所有CPB手术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轻者仅表现为一过性的亚临床症状,重者则表现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乃至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而后者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CPB相关的急性肺损伤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般认为活化的白细胞在CPB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的白细胞滤过技术就是用非药物方法除去循环中活化的白细胞以期减轻CPB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ive syndrome,SIRS)。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不同支撑方法在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4年12月该科采用胆道内镜治疗的18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胆道镜下高频电切和/或球囊扩张解除吻合口狭窄,取净肝内外胆管结石后放置支撑管,包括:树脂支架(A组)、全覆膜自膨氏可回收金属支架(B组)、持续性球囊扩张导管(C组)。结果 A组8例,平均放置(2.75±0.89)枚(2~4枚)树脂支架,置管时间(5.63±3.82)min(4.0~15.0 min),支撑(6.75±1.04)个月(6~9个月),取管时间(1.19±0.80)min(0.5~3.0 min);支架取出前胆道镜下观察:支架均为胆泥堵塞,吻合口处黏膜及支架外壁可见大量胆泥及纤维素附着;取出支架后观察:吻合口相对狭窄,黏膜水肿并有渗血,肝内外胆管黏膜轻度水肿,胆管壁上有大量胆泥及纤维附着,并可见支架压迫性组织增生痕迹。B组6例,支架长度4 cm,直径1 cm,放置耗时(0.67±0.26)min,支撑(5.17±0.75)个月(4~6个月),取出耗时(4.50±2.72)min(3.0~10.0 min);支架取出前胆道镜下观察:吻合口及支架内外壁上见少许胆泥及纤维附着,胆汁流出顺畅;取出支架后观察:吻合口无狭窄,吻合口黏膜轻度水肿,局部黏膜少许渗血,肝内外胆管黏膜正常;C组4例,放置耗时(0.63±0.25)min,支撑(5.50±0.58)个月(5~6个月),取出耗时(0.63±0.25)min;球囊扩张导管取出后观察:吻合口无狭窄,吻合口及肝内胆管黏膜均正常。随访3个月~6年,A组复发4例,B组复发2例,C组无复发。结论持续性球囊扩张导管支撑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和预后好等优点,临床效果优于树脂支架及全覆膜自膨氏可回收金属支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们利用胆道镜观察和处理胆道损伤15例,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资料 1.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管损伤: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46.1岁.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流速度正常,吻合口通畅.术后2~4个月开始出现黄疸,T管造影可见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或不扩张.其内呈现片状、条状负影.2.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栓塞和胆管损伤: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7.5岁.肝移植后出现肝动脉狭窄和栓塞,早期即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T管造影显示移植肝胆树显影淡,呈柳絮状,镜下造影显示造影剂胆管外渗出征象,1例出现肝内"胆汁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18例)及食管癌组织(68例)中uPA、VEGF的表达,检测CD。用以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根据MVD均值分为高、低MVD组,分析食管癌uPA、VEGF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uP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8%(5/18)和70.6%(4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3,P〈0.05);VEGF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4/18)和63.2%(4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8,P〈0.05)。食管癌组织中uPA与VEGF表达有一致性(X^2=9.72,P〈0.05)。MVD平均为42.38±11.62,高MVD组uPA、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MVD组(X^2值分别为6.13和10.12,均P〈0.05)。uPA、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均与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uPA、VEGF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