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测定了2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_α)的水平,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NK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和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P<0.01),恶性肿瘤组血清sIL-2R_α水平又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恶性肿瘤组NK活性与血清sIL-2R_α水平呈负相关(r=-0.935,P<0.01),提示:sIL-2R_α、NK活性可作为监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摘牙合重建治疗对重度牙合磨损双侧后牙游离缺失患者咀嚼系统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可摘牙合重建治疗与可摘义齿修复前后患者的咀嚼效能吸光度法测定值及临床病征消除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可摘牙合重建治疗对该类患者颞颌关节紊乱病征消除和咀嚼效能恢复作用明显优于可摘义齿修复(P<0.05和P<0.01)。结论应对重度牙合磨损患者进行牙合重建治疗,而传统可摘义齿修复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3.
施万细胞分泌物对面神经运动神经元营养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培养的面神经和坐骨神经来源施万细胞(Schwann cell, SC)的可溶性分泌物对面神经运动神经元(facial motoneuron, FMN)的营养活性作用。方法:收集1~4代大鼠沃勒变性段和乳鼠面神经及坐骨神经SC体外无血清条件培养液,超滤浓缩,测定分离纯化的FMN细胞在含不同来源的SC分泌的可溶性物质的条件培养液中的生长活性。结果:在含4种SC条件培养浓缩液(concentrated conditioned media, SC-CMC)的培养液中,FMN生长活性均明显高于在含血清或无血清培养液中,不同来源的SC-CMC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活性主要来自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 000组份的蛋白多肽物质,FMN的活性在高蛋白浓度时明显高于低蛋白浓度组(P<0.01)。结论:面神经和坐骨神经SC-CMC中含有促FMN存活、生长的蛋白或多肽,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 000,其活性作用与使用的蛋白浓度有关;在研究SC分泌物对FMN营养活性作用时,可考虑选择坐骨神经SC。  相似文献   
4.
大鼠沃勒变性面神经施万细胞纯化培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训  俞光岩  张震康  李盛琳  傅嘉  章魁华 《解剖学报》2001,32(3):205-208,T002
目的:研究大鼠沃勒变性段面神经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 from Wallerian degenerating facial nerve,WFSC)分离纯化、培养方法,观察其形态表型和一般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双差速粘附”法纯化大鼠WFSC,以抗S-100蛋白、抗p75^LNGFR和抗纤维粘连蛋白(抗FN)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改良Masson染色进行鉴定,分析比较计数法和MTT测定法细胞生长规律,观察传代培养和冷冻复苏的细胞形态和生长特征。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抗S-100蛋白阳性WFSC>90%,抗p75^LNGFR阳性WFSC>82%,抗FN阳性WFSC<5%-7%,绝大部分WFSC改良Masson特染阴性。传代培养和冷冻复苏后的细胞形态表型及生长特性与原代细胞基本相同,皆呈双极梭形,指数增殖期在培养接种后4-6 d,体外生长呈有限增殖和明显的接触抑制性。结论:采用“双差速粘附”法可获得较高纯度面神经施万细胞,沃勒变性面神经施万细胞可能在体内创伤微环境及多种因子作用下,具备了活跃的生长、增殖能力,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其形态表型、生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外周神经施万细胞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碳化青和固蓝用作鉴定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细胞来源的逆行追踪剂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外周注射逆行标记法,比较不同浓度下碳化青和固蓝两种荧光染料逆行标记新生大鼠面神经核区运动神经元一及其分布特点,观察并比较标记荧光持续时间。结果 固蓝逆行标记面神经核区运动神经元胞浆呈蓝绿色荧光,荧光淬灭较快;平均每张切记神经元数多于碳化青。碳化青标记细胞为橙红色荧光,且持续96小时以上;10%碳青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摘He重建对重度He磨损伴双侧后牙游离缺失患者的髁状突移位的调位作用。方法 根据治疗前及传统可摘义齿和可摘He重建义齿戴用后双侧颞颌关节侧位体层摄片上关节间隙线性测量值,对42侧髁状突位置进行评判分析。结果 治疗前髁状突后移位和上移位分别为85.7%(36/42)和54.8%(23/42),可摘义齿戴用和可摘He重建治疗后髁状突调整居中心分别为26.2%(11/42)和78.6%(3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摘牙合重建对重度牙合磨损伴双侧后牙游离缺失患者的髁状突移位的调位作用。方法根据治疗前及传统可摘义齿和可摘牙合重建义齿戴用后双侧颞颌关节侧位体层摄片上关节间隙线性测量值,对42侧髁状突位置进行评判分析。结果治疗前髁状突后移位和上移位分别为85.7%(36/42)和54.8%(23/42),可摘义齿戴用和可摘牙合重建治疗后髁状突调整居中心分别为26.2%(11/42)和78.6%(33/42),左右侧关节对称性亦以可摘牙合重建治疗为佳。结论高覆盖可摘牙合重建治疗可达完全调整髁状突移位作用,而可摘义齿修复不能有效地调整髁状突达正常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代谢变化及其与牙槽骨骨密度的相关性,以期通过血生化指标了解牙槽骨的代谢状况。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强骨胶囊组)和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片组)各23例,药物治疗前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检测,并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牙槽骨骨密度,药物治疗后6月时重复以上检测和检查,观察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变化情况,分析以上血生化指标与牙槽骨骨密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药物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6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钙、磷及骨碱性磷酸酶变化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6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钙、磷变化与牙槽骨骨密度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药物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BALP与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变化呈负相关(r=-0.440,P0.05;r=-0.419,P0.05),药物治疗后6月两组BALP与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亦呈负相关(r=-0.642,P0.05;r=-0.442,P0.05)。结论 (1)血清BALP与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BMD呈统计学负相关;(2)强骨胶囊可用以提高合并牙列缺损或缺失的骨质疏松患者牙槽骨骨密度;(3)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可作为评估合并牙列缺损或缺失的骨质疏松患者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探讨可摘He重建治疗对重度He磨损双侧后牙游离缺失患者咀嚼系统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对可摘He重建治疗与可摘义齿修复前后患者的咀嚼效能吸光度法测定值及临床病征消除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可摘He重建治疗对该类患者颞颌关节紊乱病征消除和咀嚼效能恢复作用明显优于可摘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