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能够维持光感受器的更新、再生,对维持视网膜外层的内环境稳定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视网膜中被研究最多的细胞,虽来源于神经外胚叶,但其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分化和分裂的特性,让研究者看到了利用RPE来治疗相应的视网膜变性类疾病、遗传性疾病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体外共培养系统中RPE对Müiler细胞的影响。方法:Transwell小室共培养RPE和Müiler细胞,MTT法、细胞计数法,测定Müiler增殖和迁移的情况。结果:Müiler细胞增殖的实验:Müiler细胞的增殖。除了3h与6h,24h与48h之外,在其他各时间点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üiler细胞与RPE共培养组和Müiler细胞单独培养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üiler细胞迁移的实验;Müiler细胞迁移,除了3h和6h之外,在其他各时间点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üiler细胞与RPE共培养组和Müiler细胞单独培养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析因设计实验中,与RPE共培养、缺氧条件,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分别作为独立的因素促进Müiler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两者不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正常和缺氧条件下RPE促进Müiler的增殖、迁移,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RPE促进Müiler增殖、迁移的作用加强。缺氧条件下RPE与Müiler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视网膜增殖性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于近年来采用简易鼻塞CPAP治疗3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马洪梅  吕有道  邹洪 《中外医疗》2013,32(11):5-5,7
目的研究分析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2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92例,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哮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体外共培养系统中RPE对M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Transwell小室共培养RPE和Mller细胞,MTT法、细胞计数法,测定Mller增殖和迁移的情况。结果:Mller细胞增殖的实验:Mller细胞的增殖,除了3h与6h,24h与48h之外,在其他各时间点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与RPE共培养组和Mller细胞单独培养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迁移的实验:Mller细胞迁移,除了3h和6h之外,在其他各时间点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与RPE共培养组和Mller细胞单独培养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析因设计实验中,与RPE共培养、缺氧条件,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分别作为独立的因素促进Mller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两者不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正常和缺氧条件下RPE促进Mller的增殖、迁移,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RPE促进Mller增殖、迁移的作用加强。缺氧条件下RPE与Mller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视网膜增殖性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体外共培养系统中RPE对M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Transwell小室共培养RPE和Mller细胞,MTT法、细胞计数法,测定Mller增殖和迁移的情况。结果:Mller细胞增殖的实验:Mller细胞的增殖,除了3h与6h,24h与48h之外,在其他各时间点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与RPE共培养组和Mller细胞单独培养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迁移的实验:Mller细胞迁移,除了3h和6h之外,在其他各时间点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与RPE共培养组和Mller细胞单独培养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析因设计实验中,与RPE共培养、缺氧条件,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分别作为独立的因素促进Mller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两者不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正常和缺氧条件下RPE促进Mller的增殖、迁移,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RPE促进Mller增殖、迁移的作用加强。缺氧条件下RPE与Mller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视网膜增殖性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及对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支原体肺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单独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序贯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74.55%)(P〈0.01)。治疗4、11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白介素-4、10、6(IL-4、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3+、CD4+及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毒宁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清抗炎因子、促炎因子、细胞及红细胞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变化及其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将82例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的分值分为轻度窒息组(轻度组)、重度窒息组(重度组),各41例,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CK-MB,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T,动态观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CK-MB和cTnT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轻度组、重度组患儿血清CK-MB、cTnT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儿血清CK-MB、cTnT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轻度组、重度组患儿血清CK-MB、cTn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轻度组、重度组患儿血清CK-MB、cTn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cTnT可作为心肌损害的监测指标,对了解其心肌损害程度、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1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高渗盐水,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97.50%)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咳嗽、气喘(4.25±1.25)d,哮鸣音(3.50±0.76)d、湿啰音消失时间(3.50±0.76)d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渗盐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开始喂养时间、喂养频率等因素对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发生发展的影响,并与生理性黄疸进行鉴别。方法:将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的母乳喂养新生儿,根据其生后第6天是否好转及第14天黄疸是否完全消退分为生理性黄疸组和早期母乳性黄疸组。观察开始喂养时间、生后3d内每天喂养次数和排便次数、第一次排胎便及黄便的时间。检测生后24~48h胎便中胆红素含量。结果:共316例母乳喂养新生儿纳入研究,生后第6天血清胆红素>209μmol/L[(240±31)μmol/L]为早期母乳性黄疸组176例,<115μmol/L[(95±20)μmol/L]为生理性黄疸组140例。生后3d内生理性黄疸组和早期母乳性黄疸组喂养频率分别为(5.8±1.9)次/天和(3.7±1.8)次/天,第2天胎便胆红素含量分别为(22±5)mg/g和(9±6)mg/g,第一次排胎便及黄便的时间分别为(8±4)h、(52±16)h和(12±7)h、(65±17)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方法不当、喂养不足可致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对血清胆红素稍高于生理性黄疸的早期母乳性黄疸患儿,应提倡在严密观察下"按需哺乳"而非"高频率哺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