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的分布及表达密度;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病程视网膜细胞的损害情况。结果:糖尿病及正常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均表达bFGF,反应强度和密度不同。发病组自6月龄起,居于大血管周围的阳性节细胞密度增加;不同病程bFGF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糖尿病病程延长,细胞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糖尿病时增多的bFGF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刺激二者增殖,促进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另一方面,减弱视细胞与双极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对糖尿病性盲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同时,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相应的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微孢子目是形成孢子的,专性的真核原和寄生物,属于微孢子门。眼部的微孢子虫病,根据感染微孢子虫种属的不同,具有特征性的眼部临床表现。脑炎微孢子虫属引起的感染局限在角膜和结膜的上皮细胞,产生弥漫性、点状的上皮角结膜炎。小孢子虫属和微孢子虫属引起的感染通常侵及包括角膜细胞在内的角膜基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24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治疗组(n=62)与对照组(n=62)。治疗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与视野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0 d后,治疗组视力与视野总有效率依次为91.94%(57/62)、88.71%(55/62),与对照组的74.19%(46/62)、62.90%(39/62)相比均显著上升(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总灰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视野光敏度与缺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出现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与胞二磷胆碱联合用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治疗疗效确切,患者的视力及视野缺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病因. 方法对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老年患者81例83只眼的病因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81例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玻璃体大量积血的患者最多,33例(40.7%);其次,为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1例(38.3%);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0例(12.4%).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玻璃体大量积血迟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时间间隔≥3个月为21只眼(63.6%),眼底检查均发现新生血管;<3个月者为9只眼(27.3%),眼底检查未发现新生血管. 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主要病因.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破裂和出血是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人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病理改变,为临床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客观的依据。 方法 对11例11只眼缺血型CRVO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重点观察视盘和视神经处视网膜中央静脉(CRV)和中央动脉(CRA)的改变。 结果 11只眼CRV在通过筛板区时管腔均变狭窄。其中,5只眼在筛板区和筛板后区CRV内可见机化血栓存在,6只眼在筛板区及其后区CRV内存在血栓机化再通管道,CRV管壁内皮增生,管腔狭窄。11只眼CRA均有明显的动脉硬化改变,管壁增厚,管腔变细;2只眼CRA在筛板区管壁内膜增生,管腔严重狭窄;筛板水平CRA无血栓形成。 结论 在缺血型CRVO发生中,CRV在筛板水平有血栓形成;血栓机化再通的时间及程度,可能决定了CRVO的转归与预后。CRV在巩膜管狭小间隙内受压迫是CRVO的发病机制。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63-165)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损害性质.方法 应用海德堡眼底造影系统对67例(67只眼主检)临床确诊CSC患者进行绿色激光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对18例适于光凝治疗的患者直接光凝封闭RPE渗漏点,并观察视网膜下液吸收速度.结果 64只眼绿色激光眼底像显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盘脱)同时FFA显示RPE渗漏点,3例绿色激光眼底像显示明显盘脱而FFA未显示RPE渗漏点.所有FFA显示RPE渗漏点相对应的ICGA处均显示脉络膜循环异常.43/64(67.19%)患眼在与RPE渗漏点相对应之外其他部位脉络膜也出现了循环异常.盘脱平均面积为(12.91±8.84)mm2,视网膜下液平均吸收时间为(23.38±9.70)d.结论 CSC患者为弥漫性脉络膜循环异常、弥漫性RPE功能损害,且功能损害先于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7.
后天性内斜视晚期手术后双眼总和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伴有弱视的后天性内斜视患者5岁以后行内斜矫正术,术后3m双眼总和的改变。方法不伴有弱视的后天性内斜视34例,正常儿童30例。于术前及术后3m分别记录双眼及单眼刺激时全视野刺激VEP及不同空间频率(85′、21′)P100的振幅,并比较双眼总和率(以B/M值表示)。结果后天性内斜视组术后3mVEP与术前相比,双眼总和率升高,高空间频率刺激比低空间频率刺激表现明显,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m与术前相比,临床检查双眼视功能有所改善。结论尽管在临床视觉发育期后行内斜矫正术,仍会对双眼总和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对改善双眼融合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8.
患者屈×× 女  62岁 右眼视物模糊、变形 6天。无外伤史及眼病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 6天前无诱因右眼突然视物不清 ,但未到医院诊治。于 2 0 0 1年 5月 6日来我院就诊。视力右眼 0 0 2 ,左眼 0 8。双眼除晶体略混浊外 ,其余正常。右眼后极部视网膜水肿 ,黄斑区有一类圆  相似文献   
9.
任彦新  马景学  卫玉彩  王悉颖 《疑难病杂志》2010,9(12):907-910,F0003
目的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丝裂酶素C(MMC)联合应用在动物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抗增殖作用。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标准对照组,将浸有0.2 mg/ml MMC棉片置于巩膜下5 min;C组为t-PA组,术毕前房注射250μg/mlt-PA 0.1 ml,术后1、3天球结膜下各注射0.3 ml;D组为t-PA联合MMC组,术中将浸有0.1mg/ml MMC的棉片置于巩膜瓣下5min,术毕前房注射200μg/ml t-PA 0.1 ml,术后1、3天球结膜下各注射0.3 ml。术后观察滤过道开放、滤过道新生胶原纤维生成情况及增殖细胞数量。结果 HE染色显示,D组滤过道开放比率较A、B、C组高。Masson三色染色显示,D组滤过道处的胶原较A、B、C组少且疏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观察各时间点,D组PCNA表达较A、B、C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A和较低浓度MMC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联合应用,其抗增殖能力较强,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青光眼术后瘢痕形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替奈替普酶(tenecteplase),TNK变异型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NK-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NK-TP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实验性视网膜下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只成年有色兔,排除内外眼病.经玻璃体腔于视网膜下注射0.2 mL自体血,制造视网膜下出血的实验模型.每只兔任意1眼为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入500 μg/mL TNK-TPA 0.1 mL;另1只眼为对照眼,玻璃体腔注入0.1 mL生理盐水.通过裂隙灯、双目检眼镜、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y,ERG)等检查,观察药物注入3 d、10 d、1个月后视网膜下出血的吸收情况和注药前后视网膜功能有无变化.结果 注药3 d后,实验组20眼中,视网膜下出血明显吸收4眼,部分吸收5眼;而对照组20眼中只有2眼视网膜下出血部分吸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10 d和1个月后,实验组20眼中,视网膜下出血明显吸收8和10眼,部分吸收12和10眼,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G检查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TNK-TPA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