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区麻疹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测算我区当前使用的麻疹疫苗效力。方法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实验室证实的临床诊断麻疹病例;按照同性别、同班级或互为邻居、年龄相差在2岁范围内的规定标准选择对照,进行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处理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麻疹疫苗效力(VE)为79.39%;麻疹疫苗接种史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P<0.05),麻疹发病的比值比(OR值)为0.21,95%的可信区间为0.12-0.50;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为麻疹疫苗接种史、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家庭经济收入,其回归系数分别为4.75,3.10,2.97。结论我区目前使用的麻疹疫苗效力为79.39%,对接种人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未接种麻疹疫苗者的比重在病例组明显为高;不做预防接种是引发麻疹最大的危险因素,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对麻疹的发病有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脉气囊成形术后再狭窄中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异常增多的机制,并初步探讨NO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以SNAP作为NO供体,采用HE,TUNEL,荧光双染后光镜观察以及电镜、流式细胞术、细胞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SNAP作用下的细胞凋亡进行鉴定和检测。结果 观察发现, 0.4mmol/L  SNAP作用 8-10 h即能明显地诱导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结论 SNAP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细胞爬片的HE染色结合TUNEL标记是检测凋亡的较为准确且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玉米机绞伤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分布情况及药敏实验结果。方法:178例玉米机绞伤患者伤口分泌物采集后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记录伤口分泌物培养后细菌分布情况及药敏实验结果,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0株病原菌主要包括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及阴沟肠杆菌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2.50%、13.00%、11.00%、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及青霉素均有较强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具有较强耐药性;变形杆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及阿莫西林具有较强耐药性;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临床医师对玉米机绞伤患者伤口感染进行治疗前,应首先对其伤口分泌物中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实施相应药敏实验,借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为治疗药,使患者获得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检测及药敏结果,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不孕不育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有生育史的健康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所以研究对象均进行支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感染总人数与对照组差异较大,观察组Mh感染和Un+Mh感染人数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支原体阳性标本中,Un耐药率、Mh耐药率、Un+Mh耐药率最大的分别为四环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药敏试验,病根据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药物,以强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研究纤维乳管镜及癌胚抗原在乳头溢液中的的应用。方法选取53例有单侧乳头溢液的女性患者,均未接受术前治疗。所有的患者行乳管镜检查,若未探查见明显肿物,行保守治疗,若探查见肿物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分为乳腺癌组和导管内乳头状瘤组。比较单纯的乳头溢液CEA的测定、乳管镜、乳头溢液CEA测定与乳管镜联合应用的准确率。结果单纯的乳头溢液CEA检测、乳管镜检查都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两者综合使用诊断率可达100%。乳头溢液CEA的测定在导管内无肿物、良性肿物、恶性肿物的数值不同。结论乳头溢液CEA检测联合乳管镜检查可使诊断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生长于颅内罕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表皮样囊肿位于大脑前纵裂池,通过术前评估,经前纵裂入路,囊内容物完全切除,囊壁次全切除,无新发症状。对位于颅内罕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存在术前诊断困难的问题,手术方案需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入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常见部位的颅内表皮样囊肿并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7.
2000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自制中药1号、2号、3号外用透皮热敷治疗以颈肩腰腿痛为主症的病人共2020例,患者年龄17--84岁,其中男1046例,女974例。剂型使用比例为1号22%,2号65%,3号13%。治疗有效率达到98%以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有很大的优势,疗法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突出了祖国医学的特色。笔者通过近10年文献的回顾,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针刺方法治疗本病具有通调气血、解毒泻热、通经活络、去瘀消肿之功;针刺治疗等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尤其在缩短病程、缓解疼痛及减少后遗神经痛等方面明显优于纯西医治疗,且费用较为便宜,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评价胆汁胰液混合液在体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溶解效果。方法把手术取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在37℃下分别加入新鲜胆汁胰液混合液,观察并记录二者在胆汁胰液混合液中的溶解情况。结果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内层的脂质核心均可迅速被胆汁胰液混合液软化溶解,而外层的纤维帽则均不被溶解。不稳定斑块因脂质核心占比大而溶解效果显著,而稳定斑块因其脂质核心小,溶解效果相对较差。结论本研究发现胆汁胰液混合液中的某种或某几种成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一定的溶解作用,本研究尝试提出可能的溶解机制,并在下一步探究胆汁胰液混合液中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时机和策略.方法:1987年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74例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其中34例患者症状限于一侧,均施行了一侧颈动脉内膜切除(CEA),其中8例对侧因狭窄>70%或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而行CEA或支架成形(CAS).38例双侧均有症状,15例双侧先后施行CEA;3例一侧行CEA,对侧行CAS;20例仅行单侧CEA.另外2例双侧无症状,均因狭窄>70%而行单侧CEA,其中1例还行对侧CAS.结果:本组74例患者共行93侧CEA,68例术后顺利,2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出现心肌缺血,1例脑出血,1例声音嘶哑.67例患者平均随访4.9年,63例无与术侧颈动脉相关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无论对侧颈动脉正常、狭窄甚至闭塞,均应施行CEA.双侧狭窄患者的治疗时机和策略因人而异.CEA术中主要依据电生理监测结果决定是否采用转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