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咳嗽并见背冷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点,探讨分析其病因病机,为咳嗽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以"咳嗽"为主诉且并见背冷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一般性资料、所患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咳嗽及背冷症发生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病因病机及证候学特点。结果咳嗽并见背冷症临床常见,背冷症与咳嗽症状密切相关,病理要素包含湿热、阳虚、痰饮、风邪等。中医辨证分型可见脾胃湿热证占22.8%、脾胃湿热证兼肺阳虚证占21.3%、肺阳虚证占17.3%、肺脾阳虚证占12.7%等。结论背冷症与咳嗽常相兼而见,可见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肺系疾病中,轻重程度各异,且与季节、气候变化等有关。脾胃湿热证、肺阳虚证及其相兼证为咳嗽并见背冷症的常见证候,湿热邪气阻滞气机及肺脾阳虚、卫阳失布而致肺失宣肃是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2.
3.
“风咳”病名古已有之,多种慢性咳嗽的临床表现符合风咳的特点,“风邪”为多种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证候表现,进而提出“风邪”又可分“内风”与“外风”的病因学新见解,“内风”与“外风”合邪犯肺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中当以祛风宣肺为主。  相似文献   
4.
祛风宣肺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祛风宣肺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60例感染后咳嗽的患者,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分为中药治疗组40例和西药对照组(茶碱联合开瑞坦)20例,观察治疗前后咳嗽、咽痒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对两组疗效、病程及起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中药治疗组愈显率75.50%,总有效率92.50%;西药组愈显率35.00%,总有效率70.00%。结论祛风宣肺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治疗机制可能与减轻呼吸道炎症、修复上皮细胞损伤以及降低气道反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咳嗽临床常见,尤其是持续时间8周的慢性咳嗽,占呼吸科门诊1/3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导致的咳嗽敏感性增高是其重要机制[1-2]。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每一次咳嗽都是由咳嗽反射弧参与完成的,咳嗽反射弧由咳嗽外周感受器、迷走传入神经、咳嗽高级中枢、传出神经及效应器(膈肌、喉、胸部和腹肌群等)构成,其中任一环节出现异常都可导致咳嗽敏感性的增高。咳嗽传入神经感受器主要有两种,即有髓鞘的 Aδ纤维和无髓鞘的 C  相似文献   
6.
咳嗽临床常见,尤其是胸部影像学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病因复杂、易误诊误治,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外相继颁发相关指南,目前认为咳嗽高敏感性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医将慢性咳嗽归于"久咳""久嗽"范畴,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史利卿教授团队针对该病开展了专项临床及基础研究15年,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及其突出临床症状提出"风邪伏肺"病机,应用祛风宣肺法治疗效果显著。文章结合西医学相关咳嗽机制研究进展及既往研究结果,初步探讨祛风宣肺法治疗该病的疗效机制,丰富慢性咳嗽风邪伏肺致咳相关学术理论的科学内涵,有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咳嗽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41例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素,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因子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结合方法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提取主要病性及病位证素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利用因子分析共提取公因子8个,累计贡献率为62.454%。主要病性证素是风(63.48%)、湿热(48.55%)、寒饮(41.49%)、阳虚(21.99%);主要病位证素是肺(100%)、脾(73.86%)、咽(43.98%)、胃(26.14%),主要证型为风邪伏肺证(66.8%),湿热蕴肺证(61.8%),寒饮伏肺证(12.4%),痰湿蕴肺证(9.1%)。通过聚类分析得:湿热病邪可单独聚为一类,湿热可与风邪相兼聚类,风邪与湿热及阳虚相兼为患者可聚为一类。结论 感染后咳嗽的主要病性证素为风、湿热、寒饮;主要病位证素为肺、脾、咽、胃;主要证型为风邪伏肺证、湿热蕴肺证及寒饮伏肺证。不同聚类方法所得结果与临床感染后咳嗽的复杂病机相合。  相似文献   
8.
创新临床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医院临床科室落实国家“深化医教协同”新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是未来建设祖国中医药事业的高级人才,他们需要掌握扎实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具备清晰的中西医诊疗思维等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医患沟通、团队合作等非专业能力,而中医临床教学是培养以上能力的关键环节。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解决中医临床教学的诸多问题,因此文章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混合式临床教学模式,以期对临床教学改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苏子降气汤对痰浊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估其对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痰浊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予以西药+苏子降气汤治疗,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候积分6 min步行测试、血气分析(氧分压浓度PaO_2)、肺功能以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eNO)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6.67%,统计分析后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的临床症候积分、6 min步行距离、氧分压浓度、肺功能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NO均有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对痰浊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FeNO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