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BX1基因剪切体表达与SLE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了解PBX1基因各种剪切体的表达在SLE患者和正常人中是否存在差异 ,探讨PBX1的表达与SLE发病的相关性。通过PCR扩增及毛细管芯片电泳 ,确证剪切体h、k、l存在于人体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对剪切体h、k、l分别进行SLE患者组和正常组的mRNA表达定量比较。结果发现这 3种剪切体在患者组中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正常人的表达是SLE的 9~ 12倍。重度患者的k、l剪切体与轻中度的病人相比表达明显降低 ,并发狼疮性肾炎的病人k剪切体的表达较无肾累及的病人显著降低。说明PBX1基因剪切体h、k、l在SLE患者中mRNA表达水平下降 ,并与SLE活动度及肾累及有关。提示机体通过PBX1的表达量的调节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肺间质病变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肺间质病变 (ILD)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 ,并根据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制定新的分型方法。方法 随机对 10 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 ,高分辨CT扫描 (HRCT) ,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同步测定。结果 HRCT诊断SLE患者的ILD阳性率为 77% (77/10 0 ) ,其敏感性高于胸片(38% )。 77例HRCT有ILD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异常 ,分别为 35 .1%和 6 %。提出SLE合并ILD的临床分型新方法。分 3型 :临床前期型 ,急性肺泡炎型和慢性肺间质病变型。 77例HRCT阳性者分型分别为 92 .2 %(71/77) ,2 .6 % (2 /77) ,5 .2 % (4/77)。结论 SLE患者进行肺HRCT的检查 ,结合肺功能检查能发现早期ILD。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胃肠道累及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36例SLE合并胃肠道累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实验室、免疫学、小肠CT+增强扫描、B超、结肠镜、胃镜、X线钡剂灌肠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36例患者均有腹痛或腹胀、腹泻症状.以胃肠道累及为首发症状的初诊SLE患者8例;肾脏累及22例,血液系统累及18例;关节痛或关节炎16例.26例行小肠CT及增强扫描,其中17例显示肠壁不同程度增厚;9例B超提示肠段肠壁水肿、增厚;4例行结肠镜检查均有炎性或溃疡表现;2例因肠穿孔急诊手术,病理显示肠壁炎性变化.所有患者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支持治疗,6例死亡,其余均病情控制后出院.结论 胃肠道累及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小肠CT为有价值的检查手段;有胃肠道症状并有其他脏器累及者应诊断有无SLE;及时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初发SLE患者Th1/Th2及其调控因子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未经药物治疗初发狼疮病人Th1/Th2细胞亚群分布及其调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初发狼疮病人细胞亚群分布,并以10例正常人作对照;ABI 7700real-time PCR法同时检测38例病人和28例正常人IL-10、IL-12P40、IL18mP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1、初发狼疮病人Th1较正常人明显减低(P<0.05),但Th1/Th2无显著性改变。2、与正常组相比,SLE组病人IL-12P35、IL-12P40、IL-18mRNA及其受体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均<0.05);3、面部红斑组病人Th1/Th2、IL-12P35较正常组降低(P均<0.05);4、RNP阳性组病人IL-12P40较正常组升高,IL-12P35、IL-18较正常组降低(P均<0.05);5、有关节炎较无关节炎患者IL-18R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SLE是一种以Th1细胞下降,Th2细胞相对占优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源于诱导向Th1细胞分化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减少和细胞因子间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5.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以发热,肝、脾或(和)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和凝血障碍为临床特征,骨髓和淋巴结活检可见组织细胞吞噬红细胞、血小板及有核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i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过程中可并发HPS,且病情危重,临床上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i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儿童风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1].这是一组包含16周岁以前发病.持续时间超过6周,且原因不明的各种关节炎病变.  相似文献   
7.
Ⅰ型干扰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病的原型,发病与遗传、性激素、感染、理化因素有关。其免疫学异常表型复杂多样,包括组织相容性抗原Ⅱ、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抗原递呈细胞,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功能的紊乱。因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目前临床治疗只能干预自身免疫反应形成的中期与后期阶段,对导致发病的起始因素无法干预,因而难有根治性治疗措施。本文就干扰素(IFN)与SLE发病机制研究的背景。Ⅰ型干扰素系统的组成、功能,与SLE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干预Ⅰ型干扰素系统给SLE治疗带来的希望与风险进行了初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FCGR2A基因H131/R131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探讨该位点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有关。方法 应用Taqman MGB方法对340例SLE病人,300例患者父母和183名正常人的H131/R131多态性位点进行大规模等位基因分型,病例对照研究应用χ^2检验,家系为基础的传递不平衡检验应用ETDT22软件。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提示SLE组和正常组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P=0.413),传递不平衡检验证实该位点在中国人群SLE家系中无优势传递(P=0.6049)。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FCGR2A H131/R131多态性位点与SLE的发病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风湿病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基因组学 (parmarcogenomics)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药物疗效 /毒性和用药者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 ,是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大重要研究领域。药物基因组学的多项研究成果目前已可在临床上应用。本文就风湿病治疗中的常用药物甲氨蝶呤 (MTX)、硫唑嘌呤 (AZA)、环磷酰胺 (CTX)和新药Infliximab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作一简要回顾。1 药物基因组学及进展不同个体对同一种药物具有不同的反应 ,这不仅是临床上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而且一直是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 ,个体的性状主要取决于基因 ,而人类基因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启动子区近端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1082/-819/-529)与少儿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少儿SLE及家系中应用SNAP-SHOT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经Genehunter2.0软件统计分析三个SNPs基因型单倍型(ATA,ACC,GCC)与少儿SLE发病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单倍型(ATA,ACC,GCC)与患儿某些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结果 各基因型和单倍型与少儿SLE发病以及各单倍型与患儿的临床表现均无显著相关性。比较各单倍型分布频率发现,患儿GCC分布频率明显高于SLE成人期发病群体,而ATA分布频率则明显低于SLE成人期发病群体,ACC的分布频率在各群体中较为一致。此外,患儿和父母各单倍型分布频率差异未见有显著性。结论 单倍型GCC可能对少儿SLE发病存在某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