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1980年12月至1982年5月,采用向骨内植入血管束方法治疗15例骨缺血性坏死,11例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坏死原因分别为潘泽氏病,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以及创伤后的环死),另4例为陈阳性腕舟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病在距骨者罕见,国内仅见刘子君报道一例。近两年我院收治4例,皆为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距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现将其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见表) 4例患者切口皆一期愈合,术后随访,两例1年,两例半年。除长期步行1小时以上感踝关节有酸痛外,余无不适。检查一般情况好,踝关节功能较术前改善,局部没有肿块突出。复查X片示:距骨内膨胀性、皂泡样、囊性改变消失,而被植入髂骨所替代。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粗隆间内移成角截骨角钉内固定术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44例,获1 ̄7年随访40例。优良率占87.5%,疗效满意。提出截骨术的作用,角钉内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无术后并发症之忧。强调术前股骨头有一定关节软骨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注射激素复合药液治疗腰椎髓核摘除术后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久  韩恩荣 《临床医学》1996,16(12):48-49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存有或发生患肢程度不同的痛麻等,治疗方法较多,我院1987~1994年采用硬膜外腔注射激素复合药液治疗31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1例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24~61岁,平均39岁。病程:术后即有4例,3周~3个月21例,3~6个月5例,一年后1例。患肢胀痛9例,痛麻19例,酸胀无力3例,其中4例双下肢症状。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5年~1997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者19例(外院11例,本院8例),术后效果满意,本文就再次手术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4例,女5例。初次手术年龄为25~61岁,平均42岁;再次手术年龄为25~63岁,平均44岁。农民9例,工人6例,干部2例,其它2例。再次手术间隔时间为7天~8年,平均3年2个月。随访时间:1~9年,平均4年半。术后疗效按吴振东[1]标准评定,优14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2临床表现:腰痛伴单侧下肢痛14例,双下肢痛3例,间歇性跛行9例。腰椎旁压痛、放射痛16例,直腿抬高试验<30°11例,30~60°8例,…  相似文献   
6.
韧带纤维瘤亦称侵袭性纤维瘤,骨膜韧带纤维瘤、成纤维性纤维瘤等。为与软组织韧带纤维瘤区别,称为“骨韧带纤维瘤”。此病在临床和病理上很象1958年Jaffe 用于描写骨内一种很稀少的纤维组织病变,当时称成纤维性纤维瘤,它不同于纤维肉瘤也不同于其他良性病变。好发于青少年,切除后局部可复发,但未见转移报告。国外文献到1970年共报告36例,国内杨迪生等曾报告两例。现将我院收治两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00例腰椎疾病Omnipaque脊髓造影图像结合临床进行分析。造影阳性率97%,手术符合率94.79%。讨论了脊髓造影在腰椎疾病诊断中具有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对手术有指导作用。强调造影剂应选择非离子型碘液。提出对神经根通道狭窄方面的诊断个别结果欠佳,以及检查弥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通过股骨远端骨骺的骨折最先系由Hutchinson于1894年介绍。Salter 和Harris 对累及骨骺的骨折进行分类时,给Ⅲ型骨折下的定义是:它位于关节之内,其范围由关节面延伸至骨骺的第三区亦即它的最薄弱区,然后沿此区域到达其边缘。他们指出,这种不常见的损伤通常发生于胫骨的近端或远端骨骺,系由关节内剪力所致,需给以精确的复位,恢复光滑的关节面,必要时需开放复位。Rogers 等认为,这种骨折是累及股骨远端骨骺的最常发生的无移位骨折。作者在本文中对1970~1978年间所治疗的6例Salter-Harris Ⅲ型骨折作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系男性中学生,年龄为14~16岁,损伤后随访3~10年,平均6.3年。患者均有膝和关节周围结构外翻  相似文献   
9.
作者曾于1961年至1963年采用真皮为间隔膜材料在临床上为4个病人作了膝关节成形术。其中两例经过16年随访观察,初步获得满意效果。两例均恢复了原有工作,一为汽车司机,一为纱厂挡车工;其膝关节主动活动均为85—165度,被动活动为80—180度;外观正常,行走10华里无疼痛与不适感觉。指出真皮不仅在手术时能适合骨面,富于韧性,且能为机体所接受而无不良反应。因此真皮能够满足膝关节负重、活动和功能的生物力学的需要。真皮系自身取材,不受限制,当前仍有应用价值。本文描述了膝关节真皮成形术的操作及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并对16年后复查X光片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对真皮在体内最终可否形成玻璃样软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1979年收治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42岁,79年8月从4米高的房顶跌下:左肩着地,头撞在木棒上,当时昏迷片刻,6小时后进当地医院经摄片诊断为左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当即在全麻下手法复位失败后又进行开放复位亦未能成功,术后两日转来我院。局部体检:左肩肿胀如儿头大小,从肩峰下2cm 起到上臂中段有20cm 长切口.左上肢亦高度肿胀,桡动脉搏动减弱、腕不能背伸伴手指麻木。待肿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