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在中国绝经前女性群体中研究钙敏受体基因内多态性位点986Ala/Ser(A986S)与骨密度和骨大小的关联。方法:样本为来自上海市区的285例20.0-41.9岁绝经前汉族女性。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和骨大小。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钙敏受体基因外显子7内的多态性位点986Ala/Ser(A986S)的多态性。有酶切位点基因片段表示为A,无酶切位点表示为S,基因型为AA、AS、SS。结果:在中国女性群体中,AS基因型个体很少而缺少SS基因型个体。AA和AS基因型个体间骨密度和骨大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钙敏受体在钙的代谢中有显著作用,该基因与骨表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利用有意义的遗传标记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启动子4G/5G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VTE患者160例及正常人群16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PAI-1启动子区域的4G/5G的多态性。结果:PAI-1基因4G/5G三种基因型4G/4G型、4G/5G型、5G/5G型在VTE组的分布频率为42.50%、35.00%、22.50%,对照组分布频率为17.50%、43.12%、39.38%,VTE组与对照组4G/4G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后,PAI-1 4G/4G基因型(OR=3.398,95% CI=2.025~5.702,P=0.000)、吸烟(OR=1.447,95% CI=1.022~2.049,P=0.037)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TE组PAI-1 4G/4G基因型频率较正常人群高,证实了4G/4G基因型与静脉血栓栓塞发病有相关性,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鉴定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和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  方法  利用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和肠道微生物群GWAS的总结数据,运用肠道微生物群相关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方法检测肠道微生物群和风湿病之间的关联。  结果  通过鉴定发现多个肠道微生物群均与三种风湿病相关(均有P<0.05)。其中,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09)与RA、SLE和AS均相关(均有P<0.05);Intestinibacter属和发酵性厌氧梭菌潜在新物种(Candidatus_Soleaferrea)则与RA和SLE相关(均有P<0.05)。  结论  部分肠道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其代谢物的作用成为新的风湿病调节因子,这为揭示肠道微生物群在风湿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为基础对不同活动度群组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病人和健康人群进行分析,挑选出RA活动度相关基因,为RA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与线索。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28个不同活动度的RA病人和18个健康人的基本信息并对它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水平进行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活动度相关基因。结果 筛选出80个单纯与RA活动度相关的基因,36个与RA活动度和发病都有关系的基因。在这些基因中,12个单纯与活动度相关的基因(SOCS3、C12orf44、KIFC1、MRPS18A、GYG1、RAB35、B4GALT5、LRRC41、LILRB4、LILRA5、CR1、PDIA6)与DAS28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55、0.53、0.52、0.49、0.44、0.42、0.42、0.41、0.41、0.41、0.40、0.39,P值均<0.05)且呈趋势性下降,与发病和活动度都与相关基因PPIH与DAS28显著相关(r=-0.38,P<0.05)且呈趋势性上升。生物功能聚类发现有四项功能和甲基化相关,一项功能和应激反应相关。蛋白质关联分析显示HIST1H3E、HIST1H4I、HIST1H4F、HIST1H3D和HIST1H3F这五个基因不仅出现在与甲基化相关的功能中,而且在实验、文本挖掘和共表达三个方面都存在相互关系。结论 以DAS28为基础挑选出80个单纯与RA活动度相关的基因,功能分析表明他们大多受到甲基化调控作用,部分与免疫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与评估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 915名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基于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指数将人群分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低风险组(-1)、中风险组(-1~-4)和高风险组(-4),对其饮食习惯及女性健康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怀孕次数、累计母乳喂养时间、绝经年龄、月经持续年限、茶、经常吃的肉的种类、最近一周吃油炸食品的数量、绝经类型、是否子宫切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变量是OP相关的危险因素。由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怀孕次数、绝经年龄、经常喝茶、绝经类型等与OP风险显著相关(P0.05),而且怀孕次数与哺乳时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苏州地区老年绝经女性的月经史、怀孕史、饮食习惯等都是骨质疏松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苏州市汉族老年人群中红细胞参数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基于大规模人群的横断面设计,纳入6 346例年龄>65岁的汉族居民,完成腰椎(L1~L4)、右侧全髋关节和右侧股骨颈骨密度(BMD)与血常规指标检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红细胞参数与BMD的关系。结果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RBC为男性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MCHC为女性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男、女性中,Hb与BMD均呈正相关,MCV与BMD均呈负相关,而男性MCHC只与腰椎(L1~L4)BMD呈负相关,女性MCHC仅与右侧全髋关节BMD呈负相关。结论 RBC、MCHC等指标可能是反映骨质疏松症中骨代谢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中国绝经前女性群体中研究钙敏受体基因内多态性位点986Ala/Ser(A986S)与骨密度和骨大小的关联。方法样本为来自上海市区的285例20.0~41.9岁绝经前汉族女性。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和骨大小。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钙敏受体基因外显子7内的多态性位点986Ala/Ser(A986S)的多态性。有酶切位点基因片段表示为A,无酶切位点表示为S,基因型为AA、AS、SS。结果在中国女性群体中,AS基因型个体很少而缺少SS基因型个体。AA和AS基因型个体间骨密度和骨大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钙敏受体在钙的代谢中有显著作用,该基因与骨表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利用有意义的遗传标记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苏州市社区老年人疾病史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疾病史(包括高血脂及用药、胃/十二指肠切除、甲亢/甲低、肾功能不全、贫血、恶性肿瘤、皮质激素使用和其他疾病),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Hologic Wi)测量5 527例大于65岁老年人群的髋部、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然后以骨密度T值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及全子集回归变量选择,并使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基于Elastic Net进行多元因变量选择。结果切除胃/十二指肠、其他骨科疾病及是否服用降血脂药纳入以髋部骨密度T值为因变量的最优模型(调整的判定系数最优)。高血脂、甲亢/甲低、肾功能不全、贫血纳入以腰椎BMD T值为因变量的最优模型(调整的判定系数最优);切除胃/十二指肠、肾功能不全、贫血纳入以股骨颈骨密度T值为因变量的最优模型(调整的判定系数最优); Elastic Net变量筛选,提示高血脂、长期服用降血脂药、切除胃/十二指肠、肾功能不全、贫血、恶性肿瘤、长期服用皮质激素及其他骨科疾病与骨密度T值具有相关性,短期服用皮质激素与骨密度T值没有相关性。结论在老年群体中,多种疾病的病史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提示患有所列疾病的65岁以上老年人需定期进行BMD测量和疾病筛查,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而易于发生低创伤性骨折的全身性骨疾病。骨密度(BMD)是一种描述骨特征和诊断骨质疏松的数量性状,被广泛认为是最重要的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子。除BMD外,骨大小、骨强度、骨丢失、骨转换等都是骨质疏松的重要骨表型。研究表明,上述骨表型均受遗传决定,如BMD遗传率50%~9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