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探索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I)在成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T1蛋白在鼠的成骨细胞内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不刺激和刺激的条件下,GIT1和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共同免疫沉淀的方法测定GIT1和ERK1/2相互结合,并且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确定这两种蛋白相互结合的位置;用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感染成骨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磷酸化ERK1/2(p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划痕愈合法检测在PDGF刺激下的迁移能力。结果在成骨细胞内,PDGF刺激导致了GIT1和ERK1/2的相互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发生在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明显抑制了pERK1/2招募至成骨细胞局部粘附内以及PDGF所刺激的成骨细胞的迁移。结论在PDGF刺激下,GIT1招募pERK1/2至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六例报告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韦永中,刘 沛,陶松年,王道新关键词骨肿瘤;恶性淋巴瘤骨原发恶性淋巴瘤是非常少见的结外淋巴瘤。近年来对其报道逐渐增多,我院自1984年到1992年共收治6例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成...  相似文献   
3.
4.
去势对不同月龄雌性大鼠骨丢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去势对不同月龄雌性大鼠体质量、骨密度、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便选用恰当月龄的大鼠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本研究选用3、6、12月龄的SD雌性大鼠共48只,每月龄组16只,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去势组。分别于术后6、12周测量体质量、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3月龄的去势级大鼠的体质量增加尤为明显,3、6月龄大鼠的去势组较对照组在去势后6、12周骨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组织病理学观察去势组骨小梁稀疏,皮质骨变薄,骨髓腔扩大;而12月龄的大鼠骨密度改变不显著。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复制大鼠的年龄是6月龄为佳,3~6月龄亦可选用,12月龄以后不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失眠患者睡眠期的观察与定量分析,以评价睡眠效率的意义。方法失眠患者61例,正常对照组25例,分别进行睡眠问卷及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失眠组与正常对照组14项睡眠参数中有8项(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S215 min睡眠潜伏期、NTEM、S2期觉醒次数、睡眠效率、睡眠周期)差异有显著性;失眠组客观检查和主观估计的总睡眠时间分别为(338.68±65.56)min和(235.46±93.43)min,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主观失眠和客观失眠的14项睡眠参数中除S1期,REM潜伏期、运动次数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动态脑电图观察及定量分析可区分主观性失眠与客观性失眠,可客观测量睡眠效率,是评价失眠严重程度的主要诊断依据,而睡眠周期只能做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陶松青 《现代医药卫生》2013,(21):3273-327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原(PCT)在上尿路感染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下尿路感染患者各20例,分别行血清PCT检测,对上尿路抗感染患者治疗3~5d后再次行PCT检测。结果上尿路感染患者血清PCT值高于下尿路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尿路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后血清PCT值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对上尿路感染具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连续监测血清PCT,可用于抗感染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闭塞性动脉硬化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由于肢体动脉闭塞,引起肢体缺血,严重时可发生肢体坏疽。还常可并发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因此,该病的截肢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随着人类平均年龄增大,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在我国日益增多。为此,我部特请本刊编委尚德俊副教授组织有关专家、教授笔谈防治该病的经验体会,以供临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德宏州2005-2012年间看守所羁押人员的HIV感染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当地看守所羁押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结果 19 859名调查对象中,83.3%为男性,其中汉族、农民占60%以上;女性中汉族、农民占50%以上。调查对象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7%(736人),64.3%(473/736)为入所后新报告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中,≥20岁、少数民族、文盲及外籍者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注射吸毒者[比值比(OR)=11.25,95%可信区间(CI):9.36-13.53]及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者(OR=2.46,95%CI:2.03-2.97)HIV感染风险高;女性中,≥20岁、除景颇族外的少数民族、外籍者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注射吸毒者(OR=11.17,95%CI:6.73-18.54)和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者(OR=2.54,95%CI:1.40-3.97)感染HIV风险高。结论德宏州看守所羁押人员HIV感染率较高,且多数为新检测发现者,提示有必要继续加强对监管场所人员开展HIV监测及干预工作,减少艾滋病蔓延。  相似文献   
9.
桔橙 《家庭医生》2014,(14):63-63
注射室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人不断增多,这些迹象很可能昭示着梅毒正在慢慢复燃……  相似文献   
10.
直肠异物临床上并不鲜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现将本院所遇3例及1986年以来公开发表的56篇文献共403例患者进行总结. 1临床资料 1.1我院病例病例1:男,30岁,因吞服窗钩4 d,下腹胀痛1 d入院.查体:下腹轻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腹部X线片示"窗钩嵌顿于直肠乙状结肠处".肠镜检查见一长13cm铁制窗钩嵌顿于直乙交界处,深入黏膜下.活检钳夹住远心端,稍回推取出.病例2:男,58岁,因肛门疼痛3 h就诊.肛门指诊齿线上触火柴棒样物.肛窥检查见10点齿线上有一1.3cm×0.4 cm×0.3cm骨刺刺入黏膜下,止血钳取出.追问病史4 d前啃过鸭骨头.病例3:男,50岁,诉用玻璃杯还纳痔疮致下腹胀痛24 h.肛门指诊可触玻璃杯口于齿线上4cm,周围黏膜水肿.骶麻下充分扩肛,持物钳套上胶套缓慢将异物取出,玻璃杯直径6.2cm,高12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