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骋 《重庆医学》2016,(6):828-831
昼夜节律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参与许多生命活动.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体昼夜节律的破坏日趋严重,随之产生各种严重疾病.近年来的多项研究发现昼夜节律与哮喘、肺癌等多种肺部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本文重点就昼夜节律与肺纤维化、肺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陈骋 《中国康复》2015,30(5):366-36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洗后即时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评定患者上肢痉挛情况,并测定患者肱二头肌的表面肌电幅值(RMS)。结果:治疗4周后,2组MAS评分及RM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卒中后上肢的痉挛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体内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IL-17所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方法: 选取高危型HPV阳性的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宫颈癌组)28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者(HPV感染组)25例以及对照组30例。 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清及宫颈局部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 的表达水平。 结果: ①宫颈癌组患者外周血清中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与HPV感染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V感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各组宫颈局部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外周血清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宫颈局部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表达水平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宫颈癌组局部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的表达水平高于HPV感染组,HPV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IL-17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参与并促进了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4.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CDC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4例CD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4例CDC患者占同期肾癌的1.41%,全部为男性,年龄为51~62岁。主要症状为血尿、腰腹痛、乏力、消瘦及低热。其中1例术前诊断为肾结核,但术中探查发现合并输尿管多发结节,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为输尿管癌,行患侧肾癌根治性切除加输球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CDC并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例术前发现双肺多发转移病灶,同时肾门、肾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多发肿大淋巴结,术中尽量切除可疑淋巴结,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另1例术再病理检查报告为CDC,部分为透明细胞癌。肿瘤TNM分期:2例为T2N2M1(Ⅳ期),1例为T2N1Mn(Ⅲ期),1例为T1N0M0(Ⅰ期)。4例患者术后均进行干扰素及IL-2治疗,2例有远处转移者同时行放疗。1例患者术后2个月因肝、肺、肋骨多发转移而死亡,余3例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CDC临床症状明显,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顶后差。主要治疗方法为肾癌根治术,患者多于术后数月或几年内发生转移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侵犯输尿管口导致肾积水行经尿道输尿管口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晚期前列腺癌侵犯输尿管口导致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85岁,平均75.5岁;B超:积水肾24个;血浆 BUN 8.9~28.5 mmol/L,平均13.2 mmol/L,血浆Cr 126.7~369.2μmol/L,平均243.3μmol/L.放射性核素肾显像:肾小球滤过率31.1~66.2 mL/min,平均48.6 mL/min,积水肾均存在上尿路梗阻.均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口等离子电切术及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结果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为65 min.出血量30~65 mL,平均45 mL.术后4 d拔除导尿管出院.随访2~4周.术后1周复查B超示肾积水改善18个(75%),未有明显变化6个(25%);术后2周复查B超示肾积水改善20个(83.3%),未有明显变化4个(16.7%).术后2周复查血浆 BUN 6.6~21.30 mmol/L,平均10.75 mmol/L;血浆 Cr 97.5~286.6μmol/L,平均187.3μmol/L;放射性核素肾显像示肾小球滤过率37.8~79.2 mL/min,平均58.1 mL/min,积水肾上尿路引路均通畅.结论晚期前列腺癌侵犯输尿管口导致肾积水行经尿道输尿管口等离子电切术可短期内有效缓解上尿路梗阻,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15例,年龄45~88岁,平均62岁。其中38例(88.4%)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5例(11.6%)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或放疗。结果:术后病理分期:T236例(83.7%),T37例(16.3%);病理分级:G14例(9.3%),G231例(72.1%),G38例(18.6%)。术后随访6~126个月,平均63.2个月;首次复发为3~20周,平均10.2周,复发次数1~8次,平均3.7次;共行2~9次TURBT,平均3.5次,其中25例(58.1%)于≥3次TURBT后出现病理性进展,9例(20.9%)于术后复发次数≥3次后改行根治术;2例(4.7%)死于非膀胱癌疾病,1例(2.3%,病理为T2G1)于首次术后126个月死于膀胱癌多发转移。结论:对于MIBC,可选择性行以TURBT为主加放化疗的保留膀胱手术治疗,但具有反复复发及进展倾向;首次复查膀胱镜时间需提前到术后4~8周,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7.
石家润  陈骋  申吉泓  罗钰辉 《吉林医学》2011,32(26):5482-5484
目的:探讨阴茎、阴囊坏疽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其发病原因、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援乌干达医疗队(金贾医院)收治的15例阴茎、阴囊坏疽,其中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60岁,平均55岁,3例既往确诊为艾滋病,主要表现为夜间突发阴囊疼痛,阴茎、阴囊皮肤快速坏死并进行性扩大。单纯阴囊坏疽13例,阴囊、阴茎皮肤坏疽1例,合并下腹皮肤坏死1例。细菌培养15例,阳性10例。均行外科清创、引流、抗感染等治疗,1例换药用野生蜂蜜湿浦创面积。结果:所有病例急诊行阴囊清创手术,二期阴茎、阴囊重建,死亡1例,为继发脓毒血症,早期出现肾功能受损而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均经早期清创、二期重建后痊愈出院。结论:Fourn ier坏疽是发生于肛周、外生殖器及会阴部的严重的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及时广泛清创治疗是关键,辅于广谱抗菌素及其他的手段,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而艾滋病是其发病的一个诱发因素。早期出现感染性体克是可能预后不良的征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3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21~64岁,平均41岁;狭窄段长度0.3~1.5cm,平均0.8cm。均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狭窄段内切开术,尽可能全层切开,放置双J管4~8周。结果: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4~25min,平均13min,出血量0~20ml,平均8ml;术后3天内拔除尿管出院。随访4~67个月,平均36.4个月,2例(8.7%)分别于术后16个月、28个月输尿管局部再狭窄再次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后治愈。结论:对于长度较短的输尿管狭窄行经输尿管镜腔内治疗,手术微创、安全、高效,恢复快,预后佳。  相似文献   
9.
陈骋  石冰冰 《北京医学》2009,31(1):48-51
1993年Winfield等^[1]首次开展人体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aparoscopie partial nephrectomy,LPN),随着操作技术的提高及各种切割止血器材的创新,其适应证更广,手术并发症更低,远期预后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en partial nephrectomy,OPN)相当。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span8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之间关系。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肝癌细胞系及80例肝癌患者手术标本中Tspan8的m RNA与蛋白表达;应用组织芯片检测352例肝癌组织样本中Tspan8的表达,分析Tspan8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复发与预后的关系。结果:Tspan8的m RNA与蛋白表达在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MHCC97-H、MHCC97-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系(PLC/PRF/5、SMMC7721、Hep G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与正常肝组织,且在有肝内转移或血管侵犯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肝内转移及血管侵犯患者的癌组织(均P0.05)。Tspan8高表达是肝癌术后复发转移(HR=1.64,95%CI=1.21~2.23,P=0.002)和术后生存(HR=1.66,95%CI=1.23~2.25,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Tspan8高表达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Tspan8低表达组,术后复发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Tspan8促进肝癌侵袭转移,Tspan8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