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清PSA、IL-6和IL-10水平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首诊于泌尿外科并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的14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84例、非前列腺癌组59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全血细胞计数(CBC)以及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IL-6和IL-10水平间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因变量,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最终的诊断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多指标联合与单项指标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前列腺癌组患者的年龄、单核细胞绝对值以及血清tPSA、IL-6和IL-10水平均高于非前列腺癌组患者,而淋巴/单核比值(LMR)、f/tPSA均低于非前列腺癌组(P均<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IL-6与IL-10呈正相关(rs = 0.602,P < 0.01),年龄和tPSA之间呈弱相关(rs = 0.243,P = 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tPSA和IL-6水平是前列腺癌的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logit P = -7.811+0.098X年龄+0.040XtPSA+0.092XIL-6。联合检测得到的新诊断变量曲线下面积达到0.832,当截断值为0.584时,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84.7%,均高于各单项指标(P均< 0.05)。 结论 血清IL-6和IL-10水平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年龄和血清tPSA、IL-6水平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关系。方法 收集青年初诊T2DM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观察组,268例)的病历资料,根据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将患者分为内中膜增厚组(116例)及斑块组(152例),斑块组根据半定量法分为I级斑块组(62例)、Ⅱ级斑块组(47例)及Ⅲ级斑块组(43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颈动脉内膜正常的青年10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PLR与NLR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并评价PLR和NLR在颈动脉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PLR及NLR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PLR及NLR水平高于内中膜增厚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Ⅲ级斑块组患者PLR及NLR数值高于Ⅱ级斑块组(P<0.05)和I级斑块组(P<0.05);Ⅱ级斑块组患者PLR及NLR数值水平高于I级斑块组(P<0.05)。斑块组患者PLR及NLR数值与斑块等级呈正相关(r=0.687、0.718,P<0.05)。PLR预测颈动脉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0.663~0.790),截断值为111.086,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89、0.612;NLR预测颈动脉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653(95%CI:0.586~0.723),截断值为2.240,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09、0.511。结论 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PLR及NLR可能与颈动脉内皮炎症反应有关,与颈动脉斑块评分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感染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感染相关AKI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浙江省中医院住院患者的肾功能检查结果,筛检出AKI患者,进行病史复习,回顾性分析感染相关AKI的临床特征及分布特点;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感染相关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期间共纳入感染相关AKI患者71例。患者男女患病比例2.74:1。感染部位包括泌尿道感染18例、腹腔感染15例、肺部感染31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牙周感染1例,导管相关感染3例,不明原因血流感染2例。其中合并脓毒症者共38例(53.5%)。AKI 1期10例(14.1%),2期26例(36.6%),3期35例(49.3%)。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好转出院32例(45.1%),死亡20例(28.2%),自动出院19例(26.8%)。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脓毒症、恶性肿瘤是感染相关AKI预后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是AKI的主要诱因之一,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临床上感染相关AKI的发病以老年、男性居多。脓毒症、恶性肿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硫辛酸(LA)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周围血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LA及甲钴胺静脉滴注,连用2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周围血NOS及ROS变化,并以神经系统症状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w后,两组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周围血NOS及R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后,两组患者周围血NOS及ROS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LA对CAPN患者周围血NOS及ROS水平有降低作用,并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梅毒9900例患者流行病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本区域梅毒流行特征和方法学比较。方法对2005~2007年在本院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的99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评价TRUST,TP-ELISA和TPPA法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2005~2007年梅毒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2.7%,4.0%,8.7%;3年中一期梅毒分别占55.9%,73.9%和61.3%,二期梅毒分别占33.8%,20.4%和32.1%,三期梅毒相对较少,隐性梅毒分别为8.8%,5.0%和6.0%;TRUST,ELISA和TPPA法敏感性分别为72.0%,87.0%和68.0%,特异性分别为88.0%,95.0%和100%。梅毒患者中男女比例为0.63∶1,初中和小学毕业占62.0%,其他占38.0%,年龄分布主要在青壮年,服务业和打工者占76.0%,其他占24.0%,已婚者占65.0%。结论梅毒血清学试验中敏感性ELISA法较高,特异性TPPA较高。梅毒感染中女性较多,初中、小学文化层次偏多,青壮年、打工者和已婚者居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梅毒血清学实验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本区域梅毒流行特征和方法学比较。方法依据2005~2007年我院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和2000年中国卫生部防疫司颁布的性病诊断标准,对临床梅毒进行分期;对阳性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评价TRUST、TP-ELISA和TPPA法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2005年梅毒血清学阳性率为2.7%,2006年为4.0%,2007年为8.7%;3年来Ⅰ期梅毒分别占55.9%、73.9%和61.3%,Ⅱ期梅毒分别占33.8%、20.4%和32.1%,Ⅲ期梅毒相对较少,隐性梅毒分别为8.8%、5.0%和6.0%;TRUST、ELISA和TPPA法敏感性分别为72%、87%和68%,特异性分别为88%、95%和100%。梅毒患者中男女比例为0.63:1,文化程度是初中和小学毕业占62%,其它38.0%,年龄分布主要在青壮年,职业分布是服务业和打工者占76.0%,其它占24.0%为主,婚姻状况已婚者占65.0%。结论梅毒血清学试验中敏感性ELISA法较高,特异性TPPA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兰尼碱受体-3(RYR-3)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232例为卒中组,高血压非卒中且不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200例为高血压组,非高血压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比较RYR-3基因型多态性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卒中组RYR-3基因rs87708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组RYR-3基因rs2229116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YR-3基因rs2229116基因型AA是高血压患者发生LAA的危险因素(OR=1.155,95%CI 1.018-1.626,P=0.030)。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RYR-3基因rs2229116位点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毒力基因,为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至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临床分离的96株对常规抗菌药物全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分析菌株的临床特征并检测其毒力基因。结果96株全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中,K1、K2、K57为主要荚膜血清型,ST23为主要流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表型,其次为ST25、ST86型;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铁载体基因ybtS、菌毛定值与黏附基因ycfM以及pLVPK-like毒力质粒pagO基因的携带率均为100.00%,常见的毒力基因如荚膜多糖生成调节基因(rmpA),铁载体基因(irp-1、fyuA、irp-2、aerobactin、repA),菌毛定值与黏附基因(mrkD),脂多糖形成相关基因(wabG)及pLVPK-like毒力质粒相关基因(rmpA2、iroB、icuA、terB、sills)的携带率均高于非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分离出33株pLVPK-like毒力质粒阳性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高黏液表型全敏感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毒力质粒传播较为严重,提示宁波地区亟需关注医院感染防控,谨防全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同时获得毒力质粒和耐药质粒成为“超级细菌”,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08例脑卒中患者归入综合性卒中单元作为观察组,选择302例脑卒中患者归入神经科常规病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国卒中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改良Rankin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可以从综合性卒中单元的医疗模式中获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