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26岁,主诉大便带血半月入院。患者3岁时开始出现皮肤、黏膜、牙龈、鼻腔自发性出血,20多年来均在当地医院诊治,经止血处理后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2.
亚砷酸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案摘要 例1.患者男,28岁。因右上腹痛、厌油、厌食、腹泻1周于2000年3月27日入院。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5年。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sAg(+)、抗-HBe(+)、抗.HBc(+)1年。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脏肋下4cm、质地较硬、有触痛,脾脏肋下未触及,腹水征(-)。血甲胎蛋白(AFP)5 200μg/L,肝功能TBIL 22.2μ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差异调控网络。方法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中下载胃癌相关表达谱数据GSE2685的基因芯片(7个正常组织样本,23个胃癌组织样本),筛选胃癌和正常胃组织的差异基因(P<0.05及差异值>2或<-2);计算差异基因与靶基因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PCC∣>0.75),构建差异调控网络;GO富集方法分析差异调控网络基因的功能。结果在这个调控网络中,一些转录因子(TFs)和靶基因在之前的相关研究中已经被证实与胃癌相关。此外我们也发现一些新的转录因子和靶基因与胃癌相关。有效的整合以往的研究结果,让我们对应用转录调控网络识别胃癌相关基因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结论基于转录调控网络的方法识别胃癌相关基因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刘传才  陈文习 《医学综述》2014,20(17):3226-3227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马法兰+泼尼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鄂州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MM患者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采用马法兰+泼尼松化疗方案予以治疗;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M蛋白、骨髓瘤细胞、β2微球蛋白(β2-GM)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地显著高于对照组(78.6%vs 59.3%)(P<0.05);两组治疗后M蛋白、MM细胞和β2-GM等指标显著地下降,而血红蛋白明显上升,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马法兰+泼尼松化疗方案治疗MM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短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IT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TPO,两组均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1、3个月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血小板峰值、平均起效时间,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采血检测两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73.33%,均高于对照组的62.22%、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峰值高于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3个月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个月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采用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能缩短药物起效时间,提高短中期疗效,进一步改善血小板计数,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一、病历摘要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并恶心、呕吐1周"收入院,1周来呕吐症状逐渐加重,有时呕吐隔宿食,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次量不多,无咖啡色胃液,无腹痛、腹泻、反酸、嗳气、发热等症状。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肝炎、血吸虫、梅毒、肺结核病史,无过敏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稳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未见胃肠蠕动波,全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上腹部可闻及明显振水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粪便隐血阴性,血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于消化道息肉切除时黏膜下注射的理想药物和黏膜下注射的优点。方法选择直径在20mm以内的小息肉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切除前先行黏膜下注射10%甘油果糖与0.004%美蓝的混合注射液,至黏膜抬起后再行高频电切除。结果所有息肉均完整切除,没有出现一例出血和穿孔。结论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和美蓝是目前切除息肉理想黏膜下注射药物,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与美蓝可以明显减少息肉切除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4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及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肠病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独立性疾病,该病为肠壁血液灌注不良引起的肠壁缺血性病变,此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但主要累及结肠,故又称为缺血性结肠炎.现将本院2002~2007年收治的14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和评价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胃镜检查,对提高患者胃镜检查的依从性及检查质量的效果和作用。方法 选择136例需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其中活动性出血的急诊胃镜检查11例,合并冠心病5例。检查前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均在正常和允许接受检查的范围内,由专职麻醉医师施行麻醉,准备好心肺复苏设备,常规胃镜检查及麻醉前的准备,建立静脉通道,鼻导管给氧,安放监护装置,嘱患者咬好口垫,然后以异丙酚2.5mg/kg作为诱导剂量,20~50s内静脉推注,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推药,并开始进镜。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反应情况,按0.3-0.5mg/kg适当分次追加用药量。麻醉师在检查前、中、后分别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患者在检查前、中、后的反应(恶心、呛咳、窒息、心律失常、躁动、咽喉不适、腹痛、头晕、乏力)、操作时间、用药量、检查是否成功和并发症。结果 136例患者135例完全检查,并明确诊断,1例因出现胃出血而中止检查。5例冠心病患者顺利完全检查。2例常规检查失败后改用麻醉辅助下完成检查。大部分患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安静,无任何不适反应,唾液量少,仅少数患者出现呛咳、躁动、恶心。检查结束后询问患者,均不能回忆起检查过程,无痛苦感,均表示不再惧怕胃镜检查,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结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很好地消除患者对胃镜检查的痛苦感和心理障碍,提高了患者胃镜检查的依从性及检查质量,但对活动性出血的急诊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