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6μg /kg(15min内),随后以0.2μg?kg-1?h-1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6h(T2)、12h(T3)、24h(T4)、48h(T5)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以及血清TNF-?和IL-6的浓度。记录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CPB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T1~4时C、D两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T1~4时D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HES)130/0.4对脓毒症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HES组,患者入室后1h内按20mL.kg-1输入HES;Ⅱ组为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LRS)组,1h内输入等量LRS。分别于患者入室时(T0)、输完药品后(T1)、手术结束时(T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T0比较,Ⅰ组T1、T2时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Ⅱ组T0、T1、T2时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6%HES130/0.4能抑制脓毒症患者血浆TNF-α、IL-1β、IL-6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老年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理类型、年龄、性别、肝病背景及AFP等因素与老年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7月住院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老年组60例,非老年组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特点、AFP情况及术前肝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合并症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肝硬化体征老年组则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肝癌病人多以结节型多见,而非老年组则以弥漫型多见。老年组以Edmondson Ⅰ-Ⅱ级多见,而非老年组则以Ⅲ-Ⅳ居多;老年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o05);AFP比较,非老年组肝癌术前AFP(+)率及定量≥400ng/ml的患者明显高于老年组。结论老年原发性肝癌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等各方面都差异于一般人群,AFP对诊断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晚期肝癌已经进入到了多种方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综合治疗时代,尤其是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以及肝动脉灌注化疗等降期转化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给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目前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阿特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方案更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正式写入了多个指南之中。本文就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研究进展、适用人群、疗效监测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48例肝癌组织、2 3例癌旁组织和2 5例正常肝组织中hMLH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48例肝癌组织、2 3例癌旁组织和2 5例正常肝组织的hMLH1mRNA表达分别为62 .5 % (3 0 /4 8)、10 0 .0 % (2 3 /2 3 )和10 0 .0 % (2 5 /2 5 ) ,蛋白表达分别为60 .41% (2 9/4 8)、91.3 0 % (2 1/2 3 )和10 0 .0 0 % (2 5 /2 5 )。hMLH 1表达与肝癌组织的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hMLH1表达阳性的肝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升高为(3 .5 62±0 .2 3 3 ) %。结论 hMLH1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提示错配修复基因hMLH1功能缺陷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前静脉预注苯磺顺阿曲库铵对舒芬太尼诱发咳嗽(SFIC)的抑制效果。方法 20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0.9%Na Cl 1 m L,苯磺顺阿曲库铵预处理组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01 mg·kg-1。2组均于5 min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1,注射时间2 s。记录2组患者咳嗽发生次数和时间,并根据咳嗽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分别于注射0.9%Na Cl或苯磺顺阿曲库铵时、注射舒芬太尼时及注射后1,2 min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苯磺顺阿曲库铵预处理组SFIC的发生率(11.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P<0.05);舒芬太尼诱发中度和重度咳嗽4例次(占36.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例次(占71.4%)(P<0.05)。2组咳嗽发生时间、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顺阿曲库铵预处理能有效降低SFIC的发生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对肥胖病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行腹部手术的肥胖病人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按传统切口缝合方法,治疗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观察脂肪液化发生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切口脂肪液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技术对肥胖病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 急诊行开颅手术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19~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7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和D2组).气管插管后,D1组或D2组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3或0.7μg· kg-1 ·h-1,持续48 h.手术结束前,将微型传感器植入硬脑膜外,持续监测ICP,术后2d内若ICP≥30 mm Hg则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 mg/kg、甘露醇0.5 mg/kg和甘油果糖0.25 mg/kg.于麻醉诱导后(T0)、术后6 h(T1)、12 h(T2)、24 h(T3)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术后90 d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分级;记录地塞米松、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的用量.结果 与T0时比较,三组T1~T3时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T1~T3时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用量降低,临床疗效分级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T1~T3时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用量降低,临床疗效分级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ICP,有利于患者预后,且与剂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1β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不同器械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应用不同器械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符合标准的胆囊切除术78例,LC术中分别使用超声刀(A组,n=30)和电刀(B组,n=30),18例因经济原因要求开腹手术(C组,n=18)。术前、术后0h、12h、24h检测3组患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LC术后0h MDA[A组:(7.141±1.024)nmol/Lvs(6.483±0.721)nmol/L,q=3.940,P0.05;B组:(7.357±1.151)nmol/Lvs(6.562±0.730)nmol/L,q=4.545,P0.05]均明显升高,C组升高不明显[(6.676±0.920)nmol/Lvs(6.575±0.762)nmol/L,q=0.505,P0.05]。术后24h MDALC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6.635±0.903)nmol/Lvs(6.483±0.721)nmol/L,q=0.910,P0.05;B组:(6.762±0.884)nmol/Lvs(6.562±0.730)nmol/L,q=0.890,P0.05],而C组持续升高[(7.715±1.183)nmol/L vs(6.575±0.762)nmol/L,q=4.880,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0hLC组SOD活性降低[A组:(99.405±18.840)U/ml vs(121.821±15.535)U/ml,q=7.039,P0.05;B组:(101.516±19.304)U/ml vs(124.242±16.301)U/ml,q=6.962,P0.05],C组降低不明显[(111.019±18.425)U/ml vs(118.748±18.247)U/ml,q=2.443,P0.05];术后24hLC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120.487±17.004)U/ml vs(121.821±15.535)U/ml,q=0.420,P0.05;B组:(119.118±18.235)U/ml vs(124.242±16.301)U/ml,q=1.570,P0.05],而C组继续降低[(102.363±15.741)U/ml vs(118.748±18.247)U/ml,q=4.009,P0.05]。A组术后各时点MDA水平较B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12h SOD活性较B组明显偏高[(119.836±18.208)U/ml vs(109.917±17.543)U/ml,q=3.080,P0.05]。结论 LC术中CO2气腹可导致氧化应激的产生,但较开腹胆囊切除术恢复快;LC术中应用超声刀较电刀更有利于机体术后氧化应激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生、发展、转移、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50例PHC、13例良性肝肿瘤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结果PHC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良性肝肿瘤患者(P〈0.01),并与肿瘤直径、AFP水平、有无腹腔积液、有无肝外转移、临床分期及治疗效果有关。结论PHC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癌发生、发展、转移情况及治疗效果.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及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