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临床医学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当今国际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古人曰:"病从口入",脂肪性肝病就是其一,也简称脂肪肝。随之现代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脂肪肝的检出率、诊断率提高。脂肪肝可轻可重,其发展正逐步威胁人类的健康。现在我们周围患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多数都合并脂肪肝,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其患病年龄也是逐年轻化。脂肪肝是体内的"定时炸弹",若随其发展将苦不堪言,我们需谨慎其肆意发展,对自身健康负责。脂肪肝患者逐步发展,往往合并高脂血症,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1])。早期给予干预,自我防治是首当其冲,就此对脂肪肝的自我防治作一综述,给予科学认识、合理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信号转导通路在急性百草枯(Paraguat,PQ)中毒致肺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为急性PQ中毒机制及治疗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指导本地区制定中毒的防范措施、干预机制、诊治规范。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3353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职业、种类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353例中毒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酒精中毒男性多于女性,而其它类型中毒女性多于男性;中毒以18~44岁年龄段最多(77.33%);患者职业分布以商务人员和工人最多(46.08%),初中文化程度患者最多(61.88%),中毒患者城市高于农村;酒精中毒占中毒类型的首位,其次为药物中毒、农药中毒等。中毒原因主要为非故意接触(83.47%),自杀居第二位(15.72%)。自杀患者构成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自杀的毒物城市主要为药物,而农村为农药;中毒途径以经消化道最多(97.70%);中毒发生以7月、12月达高峰,就诊时间以20:00~00:00最多(66.57%);病死率0.78%。结论酒精中毒占中毒的首位,宣传酒精对健康的危害,提倡文明饮酒。加强药物和农药的监管,科学合理使用,提高自我防范中毒的意识,避免毒物的随意获得。预防自杀性中毒的发生,应不断提高公民素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危机干预援助机制,提供实时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38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提高急诊科医生对本病诊断的认识。方法对本科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AD的3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多以剧烈的疼痛为首发症状,疼痛部位与AD发生部位密切相关,并伴随多种非特异性临床表现。根据各种临床表现,早期完善CTA、MRI(准确率100%)、胸部增强CT(准确率83%)、UCG(准确率67%)等辅助检查,使首诊误诊率明显降低。结论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体征缺乏特异性,易漏诊或误诊,急诊临床医师必须对AD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有清楚的认识并保持高度警惕,早期的识别、及时的影像学检查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误诊率、减少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院近年在心肺复苏(CPR)教学工作中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网络学习平台互动教学标准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97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 1.2 教学方法:由同一高级职称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授课.对照组98名学生采用大课讲授,内容包括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及复苏后治疗,讲课中用图片向学生讲解CPR中的操作步骤和要领.观察组99名学生在大课讲授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平台教学,学生可以自由多次登陆学校精品课程网站观看CPR操作视频及操作要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互联网平台应用于心肺复苏(CPR)教学的效果。方法将昆明医学院2007、2008级临床本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8名学生,在CPR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99名学生,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应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比较两组学生CPR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成绩,并调查学生对互联网平台在CPR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认可程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CPR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8.2±8.0)分和(78.8±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实际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6.2±5.0)分和(78.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的学生喜欢并接受互联网平台教学。结论互联网教学平台可明显提高CPR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可以明显激发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急救技能.[方法]选择昆明医学院1999~2004级临床实习的本科学生614名,按是否进行严格的急诊医学基本理论培训和时徒手心肺复苏等常用急救技术反复模拟操作和训练,将学生分为观察组(316名)和对照组(298名);实习结束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和急诊医学理论考核和评分.[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徒手心肺复苏得分为(91±6.43)分,对照组学生得分为(81±8.1 3)分;观察组学生的急诊医学理论得分为(92±7.21)分,对照组学生得分为(80±7.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的理论培训和反复模拟操作和训练可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在血液灌流(HP)救治急性中毒中应用普通肝素(SH)和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比较两者作为血液灌流抗凝剂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HP治疗中毒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前及结束后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患者出血、灌流器和管路凝血情况。结果:灌流器及血管通路凝血发生率:SH组10%,LMWH组1.67%;出血发生率:SH组11.67%,LMWH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组治疗后APTT、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有明显差异;LMWH组治疗前及后APTT、TT无明显差异;两组HP治疗后SH组较LMWH组APTT、TT明显延长,有明显差异;两组PLT治疗前及治疗后组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作为HP治疗急性中毒的抗凝剂,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使用安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