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使用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系统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糖尿病足溃疡Ⅱ~Ⅲ级(Wagner分级)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26例行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系统治疗,对照组21例仅常规清创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程度、治愈率、显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随访第1周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第2、4、6、12周的治疗愈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系统联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加快创面愈合,可能对于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氧分压(TcPO2)与神经传导功能测定(NCS)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2年1-7月年龄匹配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81例,根据NCS是否异常以及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症状分为4组:1组(有NCS异常,无DPN症状)129例、2组(无NCS异常,有DPN症状)50例、3组(有NCS异常,有DPN症状)122例、4组(无NCS异常,无DPN症状)80例,其中1、3组为DPN组,2组为疑似DPN组,4组为无DPN组.分析TcPO2立位、卧位、立卧位差值等33项指标的组间差异以及TcPO2与NCS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无DPN组比较,DPN组、疑似DPN组TcPO2立位、卧位值降低,立卧位差值增高(P<0.05).TcPO2立位值与NCS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等26项参数均相关(P<0.05),TcPO2卧位值与除F波最短潜伏期以外的25项参数相关,TcPO2立卧位差值则与其中11项参数相关(P<0.05).结论 TcPO2与NCS有很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DPN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trogen-related receptor α,ERRα)的特异性反向激动剂XCT790对无血清、缺氧及高糖诱导的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SCs分为正常培养对照组(正常条件下培养)和0、5、10、20 μmol/L XCT790干预组(在3% O2、无血清、25 mmol/L葡萄糖浓度条件下培养),以流式细胞仪Annexin V/7-AAD双染法检测各组在缺氧、缺营养、高葡萄糖条件下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 (B cell lymphoma-2,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结果:缺氧、无血清及高糖诱导24 h后,5 μmol/L XCT790干预组(20.02±0.92)%、10 μmol/L XCT790干预组(26.04±1.24)%、20 μmol/L XCT790干预组(50.73±3.55)% 的凋亡率明显高于0 μmol/L XCT790干预组(14.34±0.61)%,呈剂量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显示,前凋亡蛋白Bax的表达5 μmol/L XCT790干预组(0.132 3±0.033 8)、10 μmol/L XCT790干预组(0.140 8±0.006 8)、20 μmol/L XCT790干预组(0.199 4±0.061 7)较0 μmol/L XCT790组(0.116 4±0.017 2)明显升高,而凋亡蛋白Bcl-2表达5 μmol/L XCT790干预组(0.069 7±0.013 2)、10 μmol/L XCT790干预组(0.051 2±0.005 6)、20 μmol/L XCT790干预组(0.041 3±0.005 5)较0 μmol/L XCT790组(0.092 3±0.021 3)明显降低(P<0.05)。Bcl-2/Bax比值5 μmol/L XCT790干预组(0.530 7±0.027 9)、10 μmol/L XCT790干预组(0.397 9±0.004 2)、20 μmol/L XCT790干预组(0.234 8±0.032 1)较0 μmol/L XCT790组(0.851 7±0.084 4)明显降低,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缺氧、无血清及高糖诱导下,拮抗ERRα可以使MSCs的凋亡率和Bcl-2/Bax比例明显降低,提示ERRα在细胞耐受凋亡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移植治疗糖尿病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背景:国外动物实验表明体外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较好.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患肢移植的效果和安全性.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观察.对象: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06-10/2008-10住院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4.3±12.7)岁,按wagner分级2级8例,3级18例,4级14例.按查表法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22例,常规治疗组18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调脂、抗感染、抗凝、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局部常规换药,有坏疽者行截趾治疗;细胞移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鉴定、染色体检测、细胞悬液皮试后,予肌肉注射法行扩增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移植后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鉴定可能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移植后1个月,细胞移植组患者肢体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所改善,踝肱指数明显升高,双下肢血管显像血流灌注有所增加,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移植后3个月随访患者均无异常症状体征出现,血、尿、便常规检测正常,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无特殊改变,出凝血时间正常.结论:体外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肢治疗糖尿病足简便、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移植治疗糖尿病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国外动物实验表明体外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较好。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患肢移植的效果和安全性。 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对象: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06-10/2008-10住院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4.3±12.7)岁,按wagner分级2级8例,3级18例,4级14例。按查表法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22例,常规治疗组18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 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调脂、抗感染、抗凝、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局部常规换药,有坏疽者行截趾治疗;细胞移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鉴定、染色体检测、细胞悬液皮试后,予肌肉注射法行扩增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移植后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鉴定可能不良事件和副反应。 结果:移植后1个月,细胞移植组患者肢体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所改善,踝肱指数明显升高,双下肢血管显像血流灌注有所增加,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移植后3个月随访患者均无异常症状体征出现,血、尿、便常规检测正常,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无特殊改变,出凝血时间正常。 结论:体外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肢治疗糖尿病足简便、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液体隔离带”后微波消融治疗高风险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院超声引导下注射“液体隔离带”后行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高风险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手术前、术后6个月评估结节长径、体积、体积缩小比例及其它相关临床表现,包括美容和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和相关抗体。同时随访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如牙痛,声嘶,吞咽困难等。 结果 入选随访资料完整患者54例(女性49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44.6±11.85)岁(20~66岁)。初始结节平均长径(2.90±1.18)cm,6个月后(1.90±0.94)cm,显著缩小(P<0.001)。初始结节体积为(7.81±8.76)mL,末次随访时(2.66±3.23)mL,显著缩小(P<0.001),平均体积缩小(69.65±15.27)%。症状和美容评分均降低,P<0.001。术中牙痛2例,停止消融后牙痛缓解。1例消融后声音嘶哑,未予处理,1月后声音恢复。术中出血1例。无患者诉术后吞咽困难。 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液体隔离带”后行经皮微波消融术可改善高风险良性甲状腺患者的外观问题和症状,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对于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已被实验证实[1].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我们开展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课题,现将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胃十二指肠动脉作为胰头上部滋养动脉~([1~4]),其变异率约为3.43%~([5])。作者在胰岛素瘤定位检查选择性动脉内钙离子刺激肝静脉采血术中意外发现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经过幽门后方发出分支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在胰头部与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交通,变异后部分血流到达胰颈部,同时滋养胰头部和部分胰颈部。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7岁,因"反复心悸,出汗,饥饿感"就诊。入院后行OGTT试验提示:空腹血糖1.20 mmol/L,餐后1 h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球成人肥胖的患病率已达12%,儿童亦有5%的患病率,其相关的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衰、癌症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减重手术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是一种治疗重度肥胖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减重手术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开始关注并选择减重手术治疗。针对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减重手术方式并辅以相应措施,可以提高疗效、较少术后并发症。本文回顾肥胖的流行及危害,分析减重手术4种经典术式(Roux-en-Y胃旁路术、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腹腔镜可调节胃绑带术、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的特点,比较其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阐述国内外减重手术的适应证,以期为广大医护工作者及患者在治疗肥胖时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艳  张敏  陆德宾  陈兵  代灿 《西部医学》2011,23(7):1241-1243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截肢原因及特点,为防控DPN患者截肢提供初步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所重庆综合性医院136例DPN病例截肢原因和特点。结果 DPN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时,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足部骨髓炎(36.2%),其次为混合性坏疽(25%)和干性坏疽(18.1%),以上三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DPN组;截肢以踝关节以下的居多(72.4%)。而单纯DPN患者截肢例数仅占全部例数的14.7%,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湿性坏疽(65%),其比例显著高于与DPN合并PAD组,其次为夏科关节病(20%)和创伤(10%);截肢以踝关节以上的居多(85%),与DPN合并PAD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DPN合并PAD时截肢风险增加,足部骨髓炎、混合性、干性坏疽是DPN合并PAD患者的主要截肢原因;湿性坏疽是DPN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DPN合并PAD时截肢多见于踝关节以下,而单纯性DPN截肢多在踝关节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