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心房 -右室起搏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纤颤 (慢 -快综合征 )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采用右心耳及冠状窦双根电极同步起搏左右心房以克服房间阻滞 ,减少因房间折返激动发生的阵发性心房纤颤 ,右室起搏以治疗病窦综合征伴慢 -快综合征。术后随访 8个月 ,观察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发作情况及心功能。结果 :双心房 -右室起搏 (起搏频率 70 - 80次 /min)明显减少阵发性房颤次数 ,心功能恢复 级。结论 :双心房 -右室起搏治疗慢 -快综合征具有一定可行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心脏MRI(CMRI)结合药物(小剂量ATP)负荷试验中,心肌收缩功能与心肌灌注之间、心肌收缩功能储备与心肌灌注储备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脏电影MR成像,其中19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阳性结果(血管狭窄>50%)。真正快速稳态梯度回波(FIESTA)序列用于观察静息状态下和小剂量ATP负荷状态下的心肌运动;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用于ATP负荷前后的MR心肌灌注成像。各序列均采用左室短轴位成像。电影MRI图像采用MASS软件包对左室各节段室壁运动进行半定量计分,同时对灌注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各节段心肌灌注参数和室壁运动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静息状态和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参数均随着室壁运动评分的增加而降低。在小剂量ATP负荷状态下室壁运动较负荷前改善的心肌节段较无改善者的心肌灌注储备值低。结论心肌灌注和心肌收缩功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两者的综合判断有助于提高CMRI评估心肌活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形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因此溶栓疗法是开通梗塞相关动脉(IRA)最积极最有临床意义的处理措施,但临床上相当一部分AMI患者因就诊时间延迟而失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医疗体系改革和患者急救意识提高,AMI患者接受早期溶栓治疗的比例明显提高.现将本院近5年来发病6 h内的AMI患者接受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情况作一回顾,以观察分析IRA开通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个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激动由心房向心室传导过程中,传导速度延缓(Ⅰ°AVB)或部分(Ⅱ°AVB)甚至全部(Ⅲ°AVB)激动不能下传的现象,为心脏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心电图学通常将AVB分为三度:Ⅰ°AVB(房室传导延迟);Ⅱ°AVB(不完全性房室阻滞),按阻滞程度可分为莫氏Ⅰ型(Ⅱ°Ⅰ型、文氏现象)及莫氏Ⅱ型(Ⅱ°Ⅱ型);Ⅲ°AVB(完全性AVB)。根据希氏束电图可确定AVB部位,Ⅰ°AVB在希氏束以上阻滞者(如房室结内)占34%,Ⅱ°Ⅰ型在希氏束以上阻滞者占73%,Ⅱ°Ⅱ型在希氏束内或希氏束下阻滞者占2/3,Ⅲ°AVB在希氏束以下阻滞者占86%。 1 病因  相似文献   
6.
钙拮抗剂(Calciun antagonist)为一类能选择地阻滞Ca~ 经细胞膜上慢通道(即钙通道)而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故又称钙通道或慢通道阻滞剂.按钙通道上受体结合部位将钙拮抗剂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7.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明洲  杨平 《急诊医学》1999,8(5):308-310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成形的成功率及近期预后。方法:对1994年以来收治的63例(男52例,女11例,年龄60~76岁)老年人AMI进行了急诊PTCA,其中直接PTCA42例,补救性PTCA21例,观察手术前后患者霜关动脉(IRA)狭窄程度、TIMI血流、近期存活率及部分患翥主功能状况。结果:63例老年人AMI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IRA70段,急诊PTCA后完全再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两种心脏疾病双腔生理性起搏不同房室间期 ( AV interval)程控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缓慢心律失常患者 1 5例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 ( HOCM) 6例 ,术后分别程控二种心脏疾病起搏器的 AV间期 ,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 LVEF)、每搏量 ( SV)和 (或 )左室流出道 ( LVOT)压力阶差 ,评价最佳 AV间期时心功能变化。结果 :病窦综合征患者 AV间期长于自身 PR间期、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AV间期为 0 .1 6~ 0 .1 8s,HOCM患者 AV间期为 0 .1 0~ 0 .1 2 s及 CHF患者 AV间期短于自身 PR间期时 LVEF和 SV最佳 ( P<0 .0 5或 0 .0 1 ) ,HOCM患者LVOT压力阶差下降最显著 ( P<0 .0 0 1 ) ,心功能 ( NYHA分级 )平均提高 1~ 2级以上 ,运动耐量亦有一定提高。结论 :不同心脏疾病双腔生理性起搏适宜的 AV间期程控可以获得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约占所有心肌梗塞的3%~6%〔1〕,本病的发生、发展与异常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不适当饮酒)有关。作者通过对青年人AMI患者的梗塞相关动脉病变与主要危险因素的分析,阐明吸烟及不适当饮酒对本病的危害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克赛引起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LSA)与放免法(RIA)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15例应用克赛治疗,15例应用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前及1w后vWF、ET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及各组间的统计分析。结果 克赛组治疗前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克赛组与常规治疗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克赛组下降明显。结论 克赛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中的vWF、ET水平,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