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m23、CD44H和CD44V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nm23和CD44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105例胃癌组织nm23、CD44V6的表达进行观察,并对其中59例患者随访。结果 nm23、CD44H及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8%、54.3%和48.6%;nm23及CD44V6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其分化、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而CD44H的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指标无关。3种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患者牙周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牙周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按要求选取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普查出的代谢综合征患者12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查六颗指数牙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简化口腔卫生指数(0HI—S)、松动度(M)的情况。结果: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牙周炎患病率为95.0%,其中轻度牙周炎11例,占9.2%;中度牙周炎35例,占29.2%,重度牙周炎68例,占56.7%。共检测4320个位点,平均PD值为(2.92±0.67)mm、平均CAL值为(2.87±1.31)mm。57.1%的患者至少有1颗牙脱落。年龄、性别、吸烟、城乡差异、空腹血糖水平、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水平及总胆固醇水平是影响代谢综合征患者牙周状况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与牙周病严重程度无关。120名受检者中103人从未接受过牙周治疗,占85.8%,有17人曾接受过洁牙,占14.2%,无1例接受过正规的牙周系统治疗。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牙周破坏严重,口腔卫生教育及防病、治病意识急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妇科常规检查,阴道细胞学病理涂片,B超及乳腺癌诊断仪对1601例已婚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妇科病的患病率为29.54%,其中以<3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37.50%,5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最低为15.87%,较为常见的疾病为:慢性宫颈炎、乳房良性肿瘤、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和卵巢囊肿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牙周临床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观察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状况,探讨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按照冠心病及慢性牙周炎临床诊断标准随机选择200名研究对象,年龄35~80岁,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50人,慢性冠脉病(CAD)组50人,单纯慢性牙周炎(CP)组50人,健康(H)对照组50人,每组都进行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度(CAL)、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简化卫生指数(OHI-S)检查,采集清晨静脉血检测Fg和hs-CRP水平。结果:PD、CAL、OHI-S在ACS组中最高,与C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SBI在CAD组中最高,ACS组与C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Fg和hs-CRP在ACS组中测定值最高,与C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生化指标Fg和hs-CRP的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PD、CAL、SBI、OHI-S比较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稳定期牙周状况都比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严重;PD、CAL、OHI-S的升高可引起血清中Fg和hs-CRP水平的变化,牙周临床指标的改变可能与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和加重冠心病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对胰腺癌具有诊断和预后作用的m6A相关生物标志物,并探讨其与多种肿瘤的预后关系.方法:在TCGA数据库胰腺癌数据集中进行m6A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和预后分析,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采用ROC分析评估该标志物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分子高、低表达组间各临...  相似文献   
6.
高频电波刀配合聚维酮碘软膏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中通过妇检、细胞学检查、活检诊断为宫颈疾病的病人46例开展高频电波刀切除宫颈病灶或锥切宫颈病灶,术后创面涂聚维酮碘软膏,切下组织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术后病人宫颈愈合情况等.结果采用高频电波刀配合聚维酮碘软膏治疗宫颈疾病效果好,手术时间平均为10分,出血量平均7.5ml,术后追踪未见复发,无并发症及感染现象出现,病理检查已明确诊断.结论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疗效好,方法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少,切下组织不影响病理结果.且可在门诊开展手术,方便病人,减少医疗费用.因此,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是目前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较好处理方法.方法将我科自1998年11月~2005年11月期间腹部手术切口出现愈合不良15例采用切口清创后上糜蛋白酶针再进行切口固定方法,设为试验组;将同期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5例采用双氧水处理切口后用凡士林纱布条或利凡诺纱条引流,设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相同,全部治愈,但试验组治疗时间为3~5天,对照组治疗时间10~20天,两组治疗时间相差7~15天,有明显差异(P<0.01).试验组治疗过程只需一次清创后固定,不需反复换药,对照组需要每天或隔日换药,病人较痛苦,切口如较大需麻醉下清创缝合处理.结论试验组处理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方法显得更简单,快捷,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V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50例(其中2例为混合性尿失禁)均进行TVT-O治疗,术后随访至少3年,评估TVT-O的远期疗效。随访内容为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情况、膀胱容量标准化后护垫试验评分,并采用改良的布里斯托问卷(ICIQ-FLUTS)评分判断术后性生活改善情况;安全性指标包括吊带侵蚀和排异情况、手术部位疼痛、泌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45例患者,主观总治愈率为75.6%(34/45),好转率为20.0%(9/45),无效率为4.4%(2/45);客观治愈率为75.6%(34/45),好转率22.2%(10/45),无效率为2.2%(1/45)。45例患者经TVT-0手术治疗后,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性生活质量改善。随访中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吊带阴道侵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结论TVT-O在保证较低的远期并发症的同时,实现了较为满意的远期效果,是治疗重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膀胱容量标准化尿垫试验评价女性张力性尿失禁(SUI)轻重程度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经临床诊断为SUI的98例患者分别进行1 h尿垫试验和膀胱容量标准化尿垫试验,询问并填写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改良的布里斯托问卷,ICIQ-FLUTS)。比较两种尿垫试验用于判断SUI轻重程度的差异,分析膀胱容量标准化尿垫试验与ICIQ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膀胱容量标准化尿垫试验中尿垫重量平均增加9.54 g,1 h尿垫试验平均增加4.98 g,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种尿垫试验判断有无漏尿存在的准确率分别为90.82%(89/98)、85.71%(84/98),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膀胱容量标准化尿垫试验与ICIQ-Q11a评分判定SUI程度结果相似,P>0.05;而与1 h尿垫试验、ICIQ-Q11b评分判定SUI程度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膀胱容量标准化尿垫试验在判定尿失禁程度方面结果准确、稳定,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用茜素红/阿利新蓝双染色法观察小鼠下颌骨的整体骨架发育。方法:应用不同条件的茜素红/阿利新蓝染色液对E15.5、E16.5、 E18.5和P90的小鼠进行整体骨架双染色,观察小鼠下颌骨的整体发育情况,重点关注Meckel's软骨和髁突软骨发育。结果:骨和软骨能被分别染成红色和蓝色,在体视显微镜下可清楚地观察到下颌骨的整体发育形态。Meckel's软骨与周围的骨组织在组织学上和空间上无连续性。髁突软骨独立于Meckel's软骨,与下颌骨骨膜紧密相连。结论:应用不同条件的茜素红/阿利新蓝整体骨架双染色法成功观察了小鼠下颌骨的整体发育过程。Meckel's软骨可能不直接参与下颌骨的骨化,髁突可能是来源于下颌骨末端骨膜间质细胞。[关键词] 阿利新蓝 茜素红 双染色法 下颌骨发育 整体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