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跃  张建明  林森 《现代医学》2001,29(5):310-311
目的调查了解淮阴地区献血者中一种新的肝炎相关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技术对淮阴地区220名专业献血者进行血清中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检测,并在PUC18中对其开放读码框2(ORF2)基因进行了克隆.结果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国内外发现的TT病毒AB008394(日本株)、AF079173(中国河北株)对应位置核苷酸同源性为98%和97%,献血者中TT病毒阳性率为18%.结论病毒ORF2基因高度保守,献血者中有较高的TTV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有别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老年病人的预后,降低远期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92年7月至1995年12月对5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进行了不同期的康复治疗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l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符合1979年WHO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的老年住院病人,且均无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心室率<50次/分或>120次/分、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多形、成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A组为1992年7月至1993年6月间的22例病人,男14例,女8例,年龄60~80岁…  相似文献   
3.
加强他律自律提高军队医院医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古典哲学中他律、自律对立统一的原理,通过对医德建设、维系的论述,把医德他律、医德自律在军队医院医疗服务中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多元化、多类别、多层次、可操作的医德规范和价值体系辅以激励、约束、认同等措施,实现医德维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72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浆H-FABP、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H-FABP、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存活组治疗前血浆H-FABP、NT-proBNP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H-FABP浓度明显升高,检测血浆H-FABP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葡萄糖(Glu)对尿液白细胞(WBC)干化学酯酶法(简称干化学法)测定的影响,以提高检测准确率。方法对584例WBC镜检阳性的临床尿液检测资料回顾分析其Glu和WBC干化学结果;选取只有WBC干化学结果分别为±、+、++、+++阳性的新鲜尿液各5份,每份2管(每管10 mL),分为Glu加入组和H2O2加入组,分别对每组样本加入不同浓度Glu和H2O2,并进行干化学测定。在Glu加入组每次测定的同时,用去除Glu模块的试条进行重复测定。结果584例尿检结果中,Glu+++组与Glu++++组的WBC干化学假阴性率均高于Glu阴性组(P=0.001,P=0.000)。WBC干化学阳性检出数随尿Glu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优势比(OR)=0.100,P=0.000],但不受H2O2的影响。结论尿Glu浓度为83.33 mmol/L(15 g/L)时,尿WBC干化学测定已明显受干扰,其受干扰程度随尿Glu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是Glu干扰了尿WBC干化学测定,而非Glu模块的反应产物H2O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哮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量,同时测定2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结果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低于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肾损害期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的表达水平。方法根据临床分期将研究对象分为CKDⅠ、Ⅱ、Ⅲ、Ⅳ、Ⅴ期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各期CKD患者血清CystatinC及Ccr与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tatin C与SCr之间呈正相关(r=0.781,P〈0.01),与Ccr呈负相关(r=-0.815,P〈0.01)。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血清Cystatin C改变较SCr更敏感(P〈0.01)。结论Cystatin C是一种优于SCr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能反映CKD不同阶段肾脏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葡萄糖对尿液白细胞干化学法测定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葡萄糖(Glu)对尿液白细胞(WBC)干化学酯酶法(简称干化学法)测定的影响,以提高检测准确率.方法 对584例WBC镜检阳性的临床尿液检测资料回顾分析其Glu和WBC干化学结果 ;选取只有WBC干化学结果 分别为±、+、+ +、+ + +阳性的新鲜尿液各5份,每份2管(每管10 mL),分为Glu加入组和H2O2加入组,分别对每组样本加入不同浓度Glu和H2O2,并进行干化学测定.在Glu加入组每次测定的同时,用去除Glu模块的试条进行重复测定.结果 584例尿检结果 中,Glu + + +组与Glu + + + +组的WBC干化学假阴性率均高于Glu阴性组(P=0.001,P=0.000).WBC干化学阳性检出数随尿Glu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优势比(OR)=0.100,P=0.000],但不受H2O2的影响.结论 尿Glu浓度为83.33 mmol/L(15 g/L)时,尿WBC干化学测定已明显受干扰,其受干扰程度随尿Glu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是Glu干扰了尿WBC干化学测定,而非Glu模块的反应产物H2O2.  相似文献   
9.
328例宫颈病变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宫颈病变(宫颈炎、宫颈湿疣、CIN I-Ⅲ和宫颈癌)妇女中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 应用凯普导流杂交技术(HybriMax)检测328例不同宫颈病变患者13种HPV高危基因型.结果 328例不同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212例(64.6%),单一感染158例(74.5%),多重感染54例(25.5%).其中宫颈炎、宫颈湿疣、CIN I-Ⅲ和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26.0%(25/96),62.5%(40/64),85.2%(115/135)和97.0%(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12例阳性标本中共检出11种高危型HPV,分别为HPV-16、18、31、33、39、51、52、56、58、59、68.宫颈癌患者主要基因型及感染率依次为HPV-16(72.7%)、HPV-58(9.1%)、HPV-59(6.1%)、HPV-18(3.0%)和HPV-52(3.0%).高危型HPV在20~30岁,31~40岁,41~50岁和>50岁各年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60.0%,79.4%,70.1%和44.3%.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基因型以HPV-16,58和52最常见,20~50岁为感染的高峰人群,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多重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阿霉素肾病大鼠建立微小病变肾病模型,以霉酚酸酯(MMF)进行干预,检测nephrin的表达,研究霉酚酸酯对微小病变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18只,分为肾病模型组、MMF治疗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入阿霉素7.5mg/kg,治疗组大鼠于注药次日开始使用MMF20mg/(kg·d)灌胃。对照组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每组于第28天各取大鼠6只,检测尿蛋白、血生化指标;并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内nephrin蛋白水平。结果肾病组尿蛋白第28天达高峰;血清清蛋白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第28天尿蛋白、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较肾病组减少(P<0.01),血清清蛋白较肾病组增加(P<0.01)。免疫组化、Westernblot结果提示肾病组较对照组第28天nephrin蛋白表达升高(P<0.01);治疗组第28天nephrin蛋白表达较肾病组下调(P<0.01)。结论阿霉素诱发的微小病变肾病发生与nephrin表达异常有关,霉酚酸酯可以减少蛋白尿,延缓微小病变型大鼠肾损伤,其作用与影响nephr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