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6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对茎突综合征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后内侧入路、有限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髁劈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后内侧入路有限切口、螺钉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髁劈裂骨折患者11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为89~90分.无关节面明显塌陷,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后内侧入路、有限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髁骨折,能充分暴露骨折面、骨折块及关节面,准确进行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患者创伤小,手术耗时短,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对100例新生儿进行常规和高千伏摄影,对照片质量进行比较。得出了进行高千伏摄影对仰卧位的新生儿胸片质量明显提高。可以获得理想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肺部小病灶,为发现早期肺癌的扫描方法。方法:对50例无症状的要求常规体检者行肺部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P、80mA,层厚为肺门部8mm.肺尖部和肺底部层厚10mm,螺距为1。若发现小病灶从小病灶上缘,以3mm呈厚,3mm层距,扫到病灶下缘为止。在CT图像上,统计病变的检出例数,结果:采用以上方法。显示3mm以上的肺结节21例、纵膈淋巴结增大7例及冠状动脉钙化1例。结论:肺门部8mm、肺尖部和肺底部10mm层厚的分段扫描,加上病灶位置薄层扫描,可以实现CT检查肺部小病灶,对肺癌的早发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闭孔疝非常少见,大约占所有腹外疝的0.05%~1.4%。临床上闭孔疝通常表现为肠梗阻症状,但由于其症状和体征常常缺乏特征性,术前确诊非常困难,往往在剖腹探查时才能确诊,以致延误治疗,使得其病死率高达10%~50%。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发现对于伴有慢性疾病的不明原因肠梗阻老年患者及时作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闭孔疝。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64排螺旋CT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低剂量检查,评价低剂量64排螺旋CT检查在跟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就诊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配到常规剂量组、低kV组和低mA组以及低剂量组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每组各20例。记录平均容积剂量指数和扫描长度,计算有效剂量,并对图像进行成像质量评分。结果四组间有效剂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53,P〈0.05),常规剂量组、低kV组、低mA组的有效剂量值高于低剂量组,可认为低剂量组的检查辐射剂量低于其他三组;各组问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24、0.0396、0.0431、0.0387,P〉0.05),可以认为四组的成像质量没有差别。结论以低剂量进行跟骨骨折的64排螺旋CT检查是可行的,在保证了诊断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检查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腰椎64排螺旋CT在三种采集模式设置下的扫描剂量大小,确定腰椎64排螺旋CT的最佳采集模式。方法以水模模拟人体腰椎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设定3组采集模式:A组(128×0.625)mm、B组(48×0.625)mm、C组(40×0.625)mm。每组采集模式对水模进行40次CT扫描,记录每次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计算其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个均数比较。结果三组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的比较均为A组(128×0.625 mm)〈B组(48×0.625 mm)〈C组(40×0.625 mm);C组有效剂量比A和B组平均容积剂量的分别降低17.45%、10.32%。结论腰椎64排MDCT检查时以40×0.625 mm模式进行扫描辐射剂量最小。  相似文献   
7.
CT三维重建在骨不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骨不连是骨折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比较为棘手,其早期诊断困难,X线片和二维CT扫描很难拿而客观地显示骨折愈合情况。目前,CT三维重建在骨不连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尚缺少系统和全面的评价。我院自2006年起应用CT三维重建早期诊断骨不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三维重组(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腕舟状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例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经腕关节常规X线检查后,采用16层SCT进行腕关节的多层面扫描,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就X线平片与16层SCT影像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X线平片漏诊1例结节部骨折和2例不完全性腰部骨折,2例完全性腰部骨折误诊为不完全性腰部骨折,此5例平片漏误诊的骨折均为16层SCT予以确诊。讨论16层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以诊断的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3D和MPR成像技术十分有利于观察腕舟状骨骨折的形态变化及移位情况,是16层SCT横轴位扫描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有利于手术方案的拟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对比剂灌注及延迟增强对早期心肌缺血的检出及价值。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行CMR对比剂首过心肌灌注及延迟增强检查。统计分析CMR对比剂正常灌注节段组与低灌注节段组的对比剂到达时间(t0)、累积信号强度(ASI)、相对峰值强化率(SI%)、信号增强最大强度(SIp)及最大曲线上升斜率Slope(α)等指标。评估CMR对比剂灌注与CAG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价值, 分析CMR对比剂灌注延迟扫描强化区与无强化区的信号强度值。结果正常灌注节段与低灌注节段ASI、SI%、SIp和Slope(α)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2、10.65、8.67、6.93, 均P < 0.05)。CMR对比剂灌注检出早期心肌缺血病变血管检出率[50.42%(120/238)]与CAG的检出率[51.68%(123/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 P=0.163)。CMR对比剂灌注与CAG两种方法在检出早期心肌缺血病变血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  相似文献   
10.
胃癌螺旋CT强化与微血管密度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探讨术前胃癌螺旋CT强化与CD105标记的血管密度的关系,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术前行CT增强扫描,术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D105标记的血管密度,探讨其表达的关系及不同临床特征的意义。结果:螺旋CT分期与TNM临床分期完全符合率为84.28%,不同浸润深度、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比较中,螺旋CT扫描的强化值与血管密度的表达差异显著,且胃癌中螺旋CT扫描的强化值及血管密度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行螺旋CT强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对早期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