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过表达miR-140-5p对高脂饲养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空载体组和过表达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构建NAFLD大鼠模型,空载体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于饲养第13周、第18周尾静脉注射含空载质粒的慢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6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5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招募350例笔者医院门诊处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后抽提基因组DNA,选择29个VD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基因分型,并测量血浆维生素D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结直肠癌的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rs2254210、rs1540339、rs2107301、rs11168267、rs11574113、rs731236、rs3847987和rs11574143等8个VDR的SNP与结肠直肠癌的风险相关(P<0.05)。在血浆维生素D浓度较高的人中rs11574113、rs3847987和rs11574143这3个SNP位点与结肠直肠癌的风险相关性更显著。rs7968585位点不同血浆维生素D水平下各位点的基因型患者的比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相关性,开展维生素D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于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并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12B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克罗恩病(CD)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CD患者(CD组)和10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IL-12B基因2个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3212227和rs6887695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用Haploview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并分析IL-12B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CD的关系。结果CD组与对照组比较,该2个IL-12B基因SNP位点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回肠型CD组患者rs6887695位点的突变C等位基因和GC+CC基因型频率均明显低于与对照组(28.75%vs44.34%,P<0.05,OR=0.507,95%CI:0.291~0.882;50.00%vs71.70%,P<0.05,OR=0.395,95%CI:0.186~0.836);而上述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结肠病变(结肠型+回结肠型)CD组患者与对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此外,CD患者组内分层比较发现,与结肠病变CD组比较,回肠型CD组患者rs6887695位点的突变C等位基因、GC+CC基因型以及CC基因型频率亦均明显降低(28.75%vs50.00%,P<0.05,OR=0.404,95%CI:0.218~0.745;50.00%vs72.22%,P<0.05,OR=0.385,95%CI:0.163~0.908;7.50%vs27.78%,P<0.05,OR=0.150,95%CI:0.037~0.613)。经Haploview4.2软件分析发现rs3212227和rs68876952个SNP位点之间存在中等强度连锁不平衡关系(D忆=0.545,r2=0.235),但CD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单倍型的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IL-12B基因rs6887695位点多态性与CD的临床表型相关,该位点基因突变后可能降低回肠型CD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背景: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消化道内镜治疗对于控制出血和预防再出血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食管胃连通性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ESVD)复治时间的选择。方法:金华市中心医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48例有出血史的肝硬化食管胃连通性静脉曲张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于ESVD初治后随机进入2周复治组(A组)和4周复治组(B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曲张静脉根除疗效以及再出血率和死亡率。结果:A组和B组曲张静脉根除显效率分别为76.9%和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内再出血率显著低于B组(11.5%对36.4%,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患者死亡。结论:ESVD用于食管胃连通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二级预防效果明显。在复治时间选择方面,短期(2周)复治能更早处理高危易出血血管,从而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组分基因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8(CARD8)基因多态性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组)和96例非溃疡结肠炎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液样本中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扩增,探针法荧光定量PCR检测NLRP3和CARD8不同点位的基因型,应用ABI7900HT Fast Real-Time PCR System自带软件对读取基因分型。UC组患者均接受硫唑嘌呤(AZA)治疗,分析NLRP3和CARD8基因多态性与治疗后结肠炎性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NLRP3基因rs10754558位点包含CC、CG、GG 3种基因型,UC组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80.20%、88.02%)低于对照组(95.33%、97.92%),CG、GG及G等位基因型频率(15.63%、4.17%、11.98%)高于对照组(4.17%、0、2.08%);CARD8基因rs2443211位点包含AA、AT、TT 3种基因型,UC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5...  相似文献   
6.
背景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致命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能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病死率。然而,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统一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无创模型。目的 构建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胃镜检查,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采用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腹部增强CT扫描。采用LASSO回归模型、十折交叉验证法获得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最佳风险预测因子子集,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预测因子。根据风险预测因子,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以评估模型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共纳入204例患者,其中低危食管静脉曲张92例,高危食管静脉曲张112例。胃左静脉内径〔OR=2.174,95%CI(1.547,3.056),P<0.001〕、血小板计数〔OR=0.970,95%CI(0.950,0.991),P<0.001〕、脾厚径〔OR=1.061,95%CI(1.003,1.123),P=0.039〕、腹腔积液〔OR=3.091,95%CI(1.768,5.404),P<0.001〕是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0.921,0.978)〕;经内部验证,该模型的C-index为0.951;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基于胃左静脉内径、血小板计数、脾厚径、腹腔积液4项独立风险预测因子构建出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有助于在肝硬化患者中筛选出高危食管静脉曲张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8(CARD8)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0例CD患者和144名正常对照者,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NLRP3(rs10754558)和CARD8(rs2043211)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 CD组与对照组比较,NLRP3(rs10754558)和CARD8(rs2043211)2个SNP位点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与结肠型CD比较,回肠病变CD患者CARD8(rs2043211)位点的突变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TT)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3(rs10754558)和CARD8(rs2043211)基因多态性与CD的易感性无关,而CARD8(rs2043211)基因突变可能影响CD患者的疾病部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