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篇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脊麻穿刺技术及穿刺工具的完善,脊麻麻醉的应用日趋广泛。一般认为影响脊麻麻醉平面的因素主要有药物比重、患者体位及注药速度,临床应用常凭经验而无依据。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价药物比重与注药速度对脊麻麻醉平面的影响,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预负荷输液联合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是否可降低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人:晶体液预负荷+腰麻组(CR-SA),胶体液预负荷+腰麻组(CO-SA),晶体液预负荷+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组(CR-CSEA),胶体液预负荷+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组(CO-CSEA);预负荷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或琥珀酰明胶注射液500 ml;腰麻为:0.5%布比卡因7.5 mg+芬太尼15μg,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为:0.5%布比卡因5 mg+芬太尼15μg腰麻,5 min后硬膜外给予0.25%布比卡因10 ml;比较各组术中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以及麻黄素的用药量差异;比较各组麻醉感觉最高阻滞平面、Bromage评分、腹肌松弛优等率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min的Apgar评分和出生即刻的脐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差异.结果 CO-CSEA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CR-SA组(46.7%),CO-CSEA组与CO-SA组(20.0%)和CR·CSEA组(26.7%)相比,低血压发生率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CO-CSEA组产妇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CR-SA组(33.3%)和CO-SA组(23.3%),但与CR.CSEA组(1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O-CSEA组与CR-SA组相比,产妇术中麻黄素用药量显著减少;CO-CSEA组和CO-S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R-SA组;各组寒战反应发生率都较低,无统计学差异;各组病人麻醉感觉阻滞平面、Bromage评分、腹肌松弛优等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值也均在正常范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预负荷输注胶体液与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增强产妇术中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可减少术中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采用布托啡诺复合曲马多与单独应用布托啡诺或曲马多用于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三组(B组、BT组、T组),每组20例,其中B组(布托啡诺组):布托啡诺8mg;BT组(布托啡诺复合曲马多组):布托啡诺4mg+曲马多400mg;T组(曲马多组):曲马多800mg。三组均加格拉司琼9mg和0.9%生理盐水至100mL。选择负荷剂量加维持剂量即微泵连续给药方式行静脉镇痛(持续注药速度为2.0mL/h,单次PCA剂量为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行4、8、12、24、48h的镇痛评分(VAS),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恶心、呕吐T组高于B、BT组(P<0.05);嗜睡B组明显高于BT、T组(P<0.05);三组均无瘙痒和呼吸抑制。结论布托啡诺复合曲马多用于开胸术后静脉镇痛与单独应用布托啡诺或曲马多效果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是一种理想的术后静脉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对正常肺功能和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单肺通气时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Ⅱ~Ⅲ级,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20例,正常肺功能血液稀释组术前行ANIH;COPD血液稀释组术前行ANIH;COPD非血液稀释组术前不行ANIH。所有研究都在手术开始前进行,于仰卧位单肺通气(OLV)15min后(OLV1)行ANIH,期间行双肺通气(TLV),ANIH完毕后,再行仰卧位单肺通气15min(OLV2),术中持续监测ECG、SPO2、PETCO2、CVP和MAP,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监测呼吸力学参数;在OLV1和OLV2即刻采集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与COPD血液稀释组和COPD非血液稀释组在OLV1和OLV2期相比,正常肺功能血液稀释组Raw(23±3)cmH20/(L·s)、(22±2)cmH2O/(L·s)和Qs/Qt(26±4)%、(26±4)%分别降低,Pa02(166±26)mmHg、(158±26)mmHg、Pv02(53±4)mmHg、(54±8)mmHg、SaO,(99±2)%、(99±2)%、SvO2(81±6)%、(81±7)%分别增高(P〈0.05);COPD血液稀释组在ANIH后PaO2、PvO2、SvO2分别为(106±16)mmHg、(42±6)mmHg、(69±8)%,显著低于ANIH前,Qs/Qt在ANIH后为(35±4)%,高于自身ANIH前(31±2.3)%和高于COPI)非血液稀释组OLV2期(30±2)%(P〈0.05)。结论ANIH对肺功能正常患者OLV期间氧合和肺内分流无显著影响,而对于COPD患者,ANIH可降低机体氧合效率,增加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2型糖尿病患者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院采取手术治疗并需行全身麻醉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于手术期间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T_2时的HR和MA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T_1、T_2和T_3时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全身麻醉过程当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可维持患者生命体重稳定,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低浓度罗哌卡因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耀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1):148-148,153
罗哌卡因为一纯镜像体新型酰胺类局麻醉药,具有与布比卡因类似的特性.由于罗哌卡因为纯镜像体结构,其心脏毒性和中枢毒性大为降低,安全性较高;同时低浓度下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罗哌卡因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低浓度罗哌卡因主要用于镇痛,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神经阻滞麻醉鲜见报道.本文旨在观察低浓度下罗哌卡因予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脊麻穿刺技术及穿刺工具的完善,脊麻麻醉的应用日趋广泛.一般认为影响脊麻麻醉平面的因素主要有药物比重、患者体位及注药速度,临床应用常凭经验而无依据.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价药物比重与注药速度对脊麻麻醉平面的影响,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进行上腹部手术10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4例,分别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吸入、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三种麻醉方式,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B、C两组的拔管、苏醒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6h三组患者的IL-6、IL-8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则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d,A组恢复到术前水平,而B、C两组仍与A组有明显差距(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及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咪唑安定和异丙酚是二种作用机制相似药物 ,临床应用均起到镇静、遗忘和意识消失的作用。二种或更多药复合应用来达到一个相同的治疗效果 ,不仅可增进麻醉效果、降低副作用 ,且可提供一个理想的麻醉复合配方。本文通过异丙酚组 ,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及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组 3组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比较分析 ,为复合麻醉在无痛人流中推广使用提供参考。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择 ASA ~ 级行人工流产术 1 50例 ,随机分为 3组 ,各组 50例。1 .2 方法 孕妇常规禁食 ,无术前用药 ,入室后常规用多参数监护仪测 BP、RR、HR、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