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表现及其防治。方法:对6 例化疗后并发TLS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TLS主要表现为少尿、恶心、呕吐,高尿酸、高钾、高磷、低钙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迅速发生多脏器衰竭,危及生命。应用别嘌呤醇及静脉碱化水化利尿等措施,4 例短期内恢复正常,1例改善较慢,1 例死亡。结论:TLS应注重预防,治疗的关键为早期应用别嘌呤醇及静脉碱化利尿。  相似文献   
2.
骨髓坏死(简称BMN)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病症,病情危重,诊断困难,在临床骨髓穿刺标本中很少见,多在尸检中发现。我院自1989年至今已接诊4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例1男,47岁。因反复牙龈出血,皮肤淤斑,头晕、乏力5a于1989年4月27日入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缺铁性贫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CA53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参数。结果轻、中、重度贫血组RDW分别为15.03%、19.56%、21.49%(F=2.58P>0.05),部分患者RDW值在正常范围(<15%)。结论RDW检测有助于更好了解红细胞体积形态变化,提示转铁蛋白受体在红细胞上的分布可能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D-Ⅱ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它的升高特异地反应体内纤溶活性增强和凝血酶生成增多。测定其血浆水平,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2例临床DIC患者进行了PT、APTT、3P、Fbg和D-Ⅱ聚体检测。发现血浆D-Ⅱ聚体水平不仅对早期诊断DIC有重要价值,对原发病的治疗及预后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长春新碱加激素治疗成人慢性ITP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成人ITP患者多为慢性 ,病因尚不明确 ,目前认为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有关 ,治疗主要手段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 (或 )切脾 ,但约 2 0 %慢性ITP患者对上述两种方案均无效[1 ] ,我们用长春新碱加地塞米松治疗 18例慢性ITP患者 ,疗效满意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均为住院患者 ,符合ITP诊断标准[2 ] ,男 4例 ,女18例 ,年龄 ( 13~ 6 8岁 ) ,病程 ( 8月~ 16年 ) ,18例病人入院前均经过正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3~ 6个月。患者均有皮肤瘀点、瘀斑 ,其中球结膜出…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1岁。因“无诱因发热、头痛伴上腹部不适6天”于1988年11月19日收入住院。入院前在当地乡医院查血WBC5.4×10~9/L,NO.54,L0.46Hb13.5g/L,肥达氏反应H>1:320,O 1:80,拟诊“伤寒”,静滴氯霉素及青霉素四天,热不退停药,转来我院,入院查体:T36.8℃,P64次/分,R16次/分,Bp14.7/9.33KPa,神清、表情淡漠,听力下降,全身皮肤、粘膜无皮疹,心肺(一),腹平软;肝、脾肋  相似文献   
7.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疾病。首先由日本菊池[1]于1972年报告。1983年起我国也陆续有报道。本病并非罕见,但易误诊、漏诊。本院1993~1997年收治7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7例中男1例,女6例;年龄12~57岁,其中≤20岁2例,21~40岁4例,41~60岁1例。6例春、夏发病,1例秋季发病。本组以青年女性春、夏季发病为主,与国外报道相符[2].1.2临床表现6例以发热起病,4例呈弛张热,2例不规则热,热程1~2周。1例以颈部淋巴结疼痛起病。7例均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累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