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牙周病患者牙龈沟液中IL-6、TNF-a、PGE2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临床选择60~74岁的120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龈沟液中IL-6、TNF-a、PGE2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伴牙周病组及单纯牙周病组中,龈沟液中IL-6、TNF-a、PGE2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冠心病伴牙周病组龈沟液中IL-6、TNF-a、PGE2含量高于单纯牙周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与牙周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内IL-6、TNF-a、PGE2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后患者语音清晰度的改善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舌癌患者,其中24例采取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并且皮瓣全部成活,15例采取直线拉拢缝合。术后6个月之后开始对舌体形态及功能进行评估,检查舌体的运动度并以“普通话测试表”对患者术后的语音清晰度进行主观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原发灶愈合良好,进食及语言功能均有恢复,其中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与直接拉拢缝合组的舌体前伸及上抬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术后语音清晰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患者的语音清晰度高于直接拉拢缝合组。结论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语音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建立实验性大鼠口腔白斑模型,探讨中药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h2对口腔黏膜白斑癌变的抑制效果。方法 运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试剂建立SD大鼠颊部白斑动态模型60只,随机分为A组(人参皂苷Rh2组)和B组(生理盐水组)各30只,于第4、7、10周每组随机处死10只后取双侧颊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苏木素-伊红染色呈现出不同组织病理学变化:正常、单纯增生、异常增生、癌。4周时A组正常上皮例数多于B组(P=0.043),A组异常上皮增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1)。7周时A组中度及以上异常增生率低于B组。10周时A组癌变例数明显低于B组(P=0.011)。A、B 2组总体组织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26,P<0.05),A组大鼠总体病变程度轻于B组大鼠。结论 人参皂苷Rh2对大鼠口腔白斑癌变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涎蛋(bone sialoprotein,BSP)、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小鼠骨组织和牙胚组织发育过程中的分布特点及两者在骨组织形成和牙矿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E16d胎鼠及出生后第10、30天的BALB/c小鼠共9只,拉颈处死,分离解剖下颌骨及其他骨组织,新鲜配制4%多聚甲醛固定过夜,常规石蜡包埋,近、远中向5μm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16d胎鼠不同骨组织及10d、30d小鼠牙胚组织中BSP、OPN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BSP、OPN在牙胚及骨组织发育中的分布模式存在差异.BSP在已经矿化成熟的矿化组织基质中呈阳性表达,而OPN主要在矿化的前沿及矿化活性强的矿化组织中强阳性表达.结论:BSP、OPN参与骨组织的发育和牙胚组织的矿化成熟,并在小鼠牙及骨组织的形成和矿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究小核仁RNA宿主基因5(SNHG5)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成骨诱导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不同质粒转染分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成骨标志物(OCN、OSX、COL1A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成骨效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NHG5和OCN mRNA相对表达量。将细胞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下调SNHG5表达,对照组不下调,同法进行成骨诱导,检测OCN、OSX及COL1A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检测成骨效果,检测OCN、OSX、COL1A1及SNHG5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并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 成骨诱导后第14天的OCN、OSX及COL1A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诱导后第7天和诱导前(P <0.05),诱导后第7天高于诱导前(P <0.05)。成骨诱导前、诱导后第7天、诱导后第14天的ALP活性和茜素红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成骨诱导前、诱导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的SNHG5...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测特定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β1,TGF-β1)对钛表面成骨细胞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对钛表面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钛片表面,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0.5μg/L的TGF-β1刺激细胞增殖和分化,对照组不加TGF-β1,分别收集第1、2、3、5、10天培养的细胞。通过RT-PCR检测不同培养时间OCmRNA表达情况。结果:浓度为0.5μg/L的外源性TGF-β1加入到接种于钛片表面的成骨细胞中后,可显著增加OC基因表达(P<0.05)。结论:浓度为0.5μg/L的外源性TGF-β1对钛片表面的成骨细胞OC因子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特定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不同时间刺激体外培养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中I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探讨TGF-β1对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模拟种植体植入后的体内环境接种于钛片表面,将其分为2个浓度刺激组和对照组。刺激组分别加入0.5ng/mL、10ng/mL的TGF-β1刺激细胞增殖和分化,分别收集刺激后第2d、5d、7d培养的细胞。通过RT-PCR检测不同培养时间成骨细胞中的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对照组不加TGF-β1,比较各组间差异程度。结果:浓度为0.5ng/mL的外源性TGF-β1加入到接种于模拟体内种植体的钛片表面的成骨细胞中后,可显著增加成骨细胞中I型胶原蛋白表达(P〈0.05);而浓度为10ng/mL的外源性TGF-β1可降低成骨细胞中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P〈0.05)。TGF-β1刺激后的I型胶原蛋白在不同时间培养的成骨细胞中,表达在凝胶成像系统光密度分析后可见与对照组中表达量相比,低浓度刺激组表达量略有升高,高浓度刺激组表达量略有降低。结论:浓度为0.5ng/mL的TGF-β1对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0ng/mL外源性TGF-β1对I型胶原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泳  钱超  郑纪伟 《全科护理》2012,10(25):2347-2348
[目的]总结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对2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游离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的护理、疼痛护理、预防创口感染、心理护理等。[结果]2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总体成活、局部有坏死,1例皮瓣完全坏死。[结论]加强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护理,有利于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中骨涎蛋白(BSP)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钛片表面(模拟种植体植入后的体内环境),将其分为2个浓度刺激组和对照组.刺激组分别加入0.5、10 μg/L的TGF-β1,对照组不加TGF-β1,分别收集刺激后第2、5、7天培养的细胞,通过RT-PCR检测不同培养时间成骨细胞中的BSP mRNA表达.结果 相对半量分析结果显示:浓度为0.5 μg/L的TGF-β1可增加成骨细胞中BSP的表达(P〈0.05),而浓度为10 μg/L的TGF-β1可降低成骨细胞中BSP的表达(P〈0.05).结论 外源性TGF-β1对接种于模拟体内种植体钛片表面的成骨细胞中BSP表达的作用与其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