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水浸泡兔脑挫伤后caspase-8及caspase-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海水浸泡颅脑挫裂伤模型,观察海水浸泡对实验性脑挫裂伤后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及研究兔脑挫伤后不同时间caspase-8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立体定向自由落体伤模型进行持续海水浸泡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致伤后不进行海水浸泡。观察创伤组织的病理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用半定量化的方法检测不同干预不同时程caspase-8和caspase-3的活性表达强弱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发生了创伤性脑水肿,但水肿高峰期出现时间不一致,严重程度也不一致。实验组caspase-8和caspase-3活性表达强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海水浸泡促进了挫裂伤周边缺血水肿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相关手术技巧。方法13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7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2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4例,腹侧方型6例,背侧型3例。采用改良的枕下侧入路,切除肿瘤一般要求从瘤周蛛网膜的界面处进行,保留枕骨髁,显微镜下从侧方入路,在副神经根间隙切入点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脑膜瘤和脊索瘤各1例次全或大部分切除。随访1 ̄3年,12例病人基本恢复正常,1例脊索瘤术后1年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改良的枕下侧入路有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手术的关键是从蛛网膜的界面处分离,以副神经根间隙为切入点分离肿瘤。  相似文献   
3.
老年与青壮年脑挫裂伤组织NGF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衰老对脑挫裂伤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老年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较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的脑挫裂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和医学数码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老年组(≥60岁)和青壮年组(19~59岁)病人脑损伤后3~9 h脑挫裂伤组织NGF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脑损伤后NGF在老年和青壮年脑挫裂伤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老年组脑挫裂伤组织中的NGF蛋白表达显著性低于青壮年组(P<0.05).结论 老年人脑挫裂伤后NGF表达水平下降明显,提示其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和生存能力降低,这可能是老年颅脑损伤病人恢复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神经导航在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技术及对鞍区解剖结构识别的价值。方法 对39例垂体腺瘤使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指导定位、识别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结果 平均注册误差为2.3mm(1.6~3.3mm),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未全切除病例主要是肿瘤巨大、向海绵窦侵袭性生长、质地坚硬或血供异常丰富者。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定位,能够准确指示中线结构、鞍底和颈内动脉,有效地减轻了创伤,使之成为良好的手术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5.
6.
颅脑外伤性尿崩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性尿崩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颅脑外伤后尿崩症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颅底骨折10例,额颞叶底部挫裂伤11例,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鞍上池消失;治愈10例,未愈1例,死亡2例。结论:颅脑外伤性尿崩症多发生于颅底骨折和/或脑底部挫裂伤者,且多为暂时性尿崩症,及时诊断、治疗,预后往往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骑跨型镰旁脑膜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侧开颅手术治疗的28例骑跨型镰旁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切除:SimpsonⅠ级切除22例(78.6%),Ⅱ级切除6例(21.4%).术后随访28例,时间3个月~4年,恢复良好.结论 骑跨型镰旁脑膜瘤通过单侧开颅手术可以达到全切,较双侧开颅减少医源性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术后去骨瓣减压患者与骨瓣回纳患者的并发症和预后,并进一步探讨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指征。方法收集已行血肿清除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0例;根据术中手术方式分为去骨瓣组和骨瓣回纳组。通过术后对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保留骨瓣的指征。结果2组患者术前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瓣回纳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去骨瓣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骨瓣回纳组GOS评分良好率为52.4%明显高于去骨瓣组的25.6%(P<0.05),病死率及致残率分别为5.6%、35.5%明显低于去骨瓣组的11.5%、50.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后如脑组织原发伤较轻,脑搏动良好,脑肿胀不严重者,应尽量保留骨瓣,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ICA)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3例3岁以下婴幼儿ICA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变的大小、分布及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结果 13例患儿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手术治疗(部分采用神经导航下手术),共切除病变13个,多发病变者仅切除责任病灶,病灶平均大小21.6 mm,大脑半球发生率最高(8/13,61.5%);术后全组患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原有癫痫发作、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除1例复视未改善外,均明显改善。随访2~5年,无复发病例,未出现新的临床症状。结论婴幼儿ICA的临床特点与成人不同,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微创手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诊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位于侧脑室前部或室间孔附近,呈宽基底与侧脑室壁或透明隔相连。肿瘤边缘及内部可见多发囊泡,常见钙化,MRI检查T1WI、T2WI相均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神经突触素阳性。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例,其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4例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术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