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981年1月以来,行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02例,手术死亡率为6.9%。随访1~8年的生存率为85.7%,食管静脉曲张减轻或消失者为90%,未发现肝性脑病症状。远期死亡9例(14.3%),再出血4例(6.3%)。资料表明,这种手术既阻断了胃外又阻断了胃壁内的门-奇静脉交通血流,止血效果肯定而持久。由于未降低门静脉压力,故有利于维持肝脏的血流灌注。肝功能状况是决定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文章提出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3.
1993年7月~1995年1月,作者对110例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TIPSS治疗,成功率为95.15%(7例门静脉血栓放弃TIPP操作)。与TIPSS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1%,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2例,右侧胸腔内出血1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是3.88%,死亡原因是急性肝功能衰竭和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无1例与TIPSS操作有关。1~19个月随防,出血、腹水复发5例,肝功能衰竭死亡3例。肝癌死亡2例。作者总结TIPSS操作的经验,讨论与TIPSS操作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1979年以来,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代结肠、分期重建直肠及肛门功能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息肉症20例。手术方式有四种类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手术都同时行回肠造瘘,两期手术间隔时间平均9.7个月,已完成两期手术的16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这种术式既完全切除了病变肠段,又保留了肛门控制排便的功能,保证了较好的生活质量。但尚存在的问题是夜间污粪。3例作了回肠造袋的患者污粪现象较轻,回肠储存袋的作用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1977年以来采用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38例,随机选择PCV15例及 SV+A13例,于手术前后进行胃体粘膜壁细胞的电镜观察、胃酸分泌试验及血清胃泌素测定,发现术后2~6周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呈现分泌抑制的特征,同时胃酸降低;术后2~10年,PCV 病例壁细胞超微结构恢复到手术前的形态,但胃酸仍低,血清胃泌素增高;SV+A 的超微结构仍维持分泌抑制特征,胃酸及血清胃泌素乃持续低水平。证明迷切术后的胃酸降低是基于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为迷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饮食的西方化,日本人的胃疾患渐趋减少,而结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结肠憩室、结肠癌等)则有增多的倾向。近年来,我国结肠疾病的发生率亦有类似趋势。众多研究表明,结肠疾患的发病原因虽各不相同,但这些疾病都有增多的倾向,可能与饮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指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引起十二指肠梗阻的一系列症状。文献上也有称Wilkie 氏病及十二指肠血管性压迫等。临床上比较少见,有报告在300次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中发现1例。Colcock 氏等在5年期间的38,000次上消化道X 线检查中发现率仅为0.013%。正常人的肠系膜上动脉在相当于第一腰椎平面由腹主动脉前壁分出,十二指肠于其后方相当于第三腰椎平面横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8.
采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20例Child-Pugh平均评分为10.14±2.3的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治疗,成功率94.1%,分流建立后出血立即停止,门静脉压力下降1.69±0.73kPa,食管曲张静脉和其它侧支血管消失;术后1周脾脏缩小,腹水消退,体重减轻,支撑架内血流速度为70.17±27.69cm/s;随访3个月,无出血和腹水复发,支撑架内血流速度75.00±23.85cm/s。因肝细胞功能衰竭死亡1例,轻度肝性脑病2例。本组资料表明,TIPS对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腹水的近期疗效显著;而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吴性江,邹忠寿,曹健民,吴学豪,黎介寿,陈君坤,韩建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所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习用的分流术和断流术仍有出血复发,晚期肝便比的...  相似文献   
10.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内支撑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对60例Child-pugh平均评分为10.03±2.14的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治疗,TIPSS成功率为94.5%,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死亡率为5.5%;肝内门体分流建立后冠状静脉和食管曲张静脉消失,分流道建于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左支、右支和左、右支交叉分别为55.8%、26.9%和17.3%;术后一周分流道血流速度为83.42±31.54cm/s,术后1~10月血流速度为82.55±32.44cm/s.分流道呈内壁光滑的圆柱形结构;术后1~10个月随访,出血复发1例,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研究结果表明:TIPSS是治疗晚期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方法,肝硬化时门静脉系统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有助于肝内门体分流的建立和分流道的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