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甜叶悬钩子苷(RUB)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改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RUB对BV-2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建立神经炎症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RUB进行干预,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模型组及LPS+RUB(25、50和100μmol/L)干预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RTqPCR法检测促炎细胞因子环加氧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中p6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后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的分泌量增加(P<0.01),促炎细胞因子COX-2、iNOS、IL-1β和TNF-α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1),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且p65出现荧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低血压通过兴奋前庭神经核调节血压的中枢机制中,影响孤束核(NTS)功能活动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利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失血诱发急性低血压时正常和破坏一侧前庭器官大鼠孤束核细胞外液中谷氨酸(Glu)和牛磺酸(Tau)含量的变化。结果诱发急性低血压在正常大鼠NTS细胞外液中Glu和Tau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另外药物破坏一侧前庭器官(UL)后再诱发急性低血压时损伤侧NTS细胞外液中Glu和Tau含量仍然明显增加,与正常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急性低血压诱发前庭神经核兴奋调节血压的中枢机制中,通过释放谷氨酸和牛黄酸影响NTS的活动,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静脉注射硝普钠诱发急性低血压后清醒大鼠前庭神经内侧核区细胞外液标本中谷氨酸和牛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2/09在延边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进行。选用Wistar系雄性大鼠,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单侧迷路破坏损伤同侧组、单侧迷路破坏损伤对侧组,每组6只。单侧迷路破坏组左侧中耳注入对氨基苯胂酸盐损伤外周前庭器官,2周后进行实验。正常组左侧中耳注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行股动静脉插管,用于血压监测和静脉给药,动、静脉插管经皮下向后背穿到头部。经股静脉注射硝普钠使动脉血压下降约30%左右。参照Paxinos&Watson大鼠脑图谱将透析膜的外套管插入到前庭神经核,透析膜的外套管内插入自制的透析导管,利用脑部微量透析法收集样本。参照Jin等方法配制诱导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观察静脉注射硝普钠诱发急性低血压后,前庭神经内侧核区细胞外液标本中谷氨酸和牛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18只大鼠中,18只是透析探针准确进入预定区域的动物。正常组动物,静脉注射硝普钠使血压平均下降30%时,前庭神经内侧核区谷氨酸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牛磺酸含量却明显降低(P<0.05);单侧迷路破坏损伤同侧组,诱发急性低血压后前庭神经内侧核区谷氨酸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牛磺酸含量明显下降(P<0.05);单侧迷路破坏损伤对侧组,诱发急性低血压后谷氨酸和牛磺酸含量都明显增加(P<0.05);诱发急性低血压后,损伤侧前庭神经内侧核区谷氨酸无显著性变化,而牛磺酸含量却明显下降,与正常组动物诱发急性低血压时前庭神经内侧核区两种氨基酸含量变化值相比谷氨酸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牛磺酸含量变化则不明显(P>0.05)。结论:清醒动物急性低血压影响前庭神经内侧核功能活动的过程中可能有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神经递质参与。  相似文献   
4.
5.
为响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思政元素。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断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在提高人才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力的培养。此文对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意义、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素养,对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科研能力等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内的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s)对旋转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以旋转刺激为应激刺激,在电脑控制的代谢笼内记录大鼠清醒状态、自由活动时的心血管活动变化情况的同时,分别向PVN局部灌流2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阻断剂,观察其对旋转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结果]向PVN区灌流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MK-801,再给予旋转刺激,大鼠血压从(99.9±0.5)mmHg上升至(104.5±1.0)mmHg,心率从(357.3±9.1)次/min加快至(387.2±8.5)次/min,MK-801旋转组大鼠血压及心率的增加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受到抑制;向PVN区灌流非NMDA受体阻断剂CNQX,再给予旋转刺激,大鼠血压从(104.9±2.3)mmHg上升至(113.2±1.3)mmHg,心率从(375.2±5.7)次/min加快至(421.1±5.4)次/min,CNQX旋转组大鼠心血管反应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PVN内NMDA受体参与旋转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体大鼠神经-骨骼肌标本制作方法.[方法]腹腔注射给予大鼠氯醛糖进行麻醉,切开后肢背侧皮肤,分离坐骨神经干,只留下支配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神经,剥离带有血管和神经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标本;利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骨骼肌收缩曲线.[结果]所采用的方法制作标本简便,收缩力学实验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静脉注射硝普钠诱发急性低血压后清醒大鼠前庭神经内侧核区细胞外液标本中谷氨酸和牛磺酸含量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5-02/09在延边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进行。选用Wistar系雄性大鼠,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单侧迷路破坏损伤同侧组、单侧迷路破坏损伤对侧组,每组6只。单侧迷路破坏组左侧中耳注入对氨基苯胂酸盐损伤外周前庭器官,2周后进行实验。正常组左侧中耳注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行股动静脉插管,用于血压监测和静脉给药,动、静脉插管经皮下向后背穿到头部。经股静脉注射硝普钠使动脉血压下降约30%左右。参照Paxinos&Watson大鼠脑图谱将透析膜的外套管插入到前庭神经核,透析膜的外套管内插八自制的透析导管,利用脑部微量透析法收集样本。参照Jin等方法配制诱导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观察静脉注射硝普钠诱发急性低血压后,前庭神经内侧核区细胞外液标本中谷氨酸和牛磺酸含量的变化。 结果:实验纳入18只大鼠中,18只是透析探针准确进入预定区域的动物。正常组动物,静脉注射硝普钠使血压平均下降30%时,前庭神经内侧核区谷氨酸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牛磺酸含量却明显降低(P〈0.05);单侧迷路破坏损伤同侧组,诱发急性低血压后前庭神经内侧核区谷氨酸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牛磺酸含量明显下降(P〈0.05);单俱十迷路破坏损伤对侧组,诱发急性低血压后谷氨酸和牛磺酸含量都明显增加(P〈0.05);诱发急性低血压后,损伤侧前庭神经内侧核区谷氨酸无显著性变化,而牛磺酸含量却明显下降,与正常组动物诱发急性低血压时前庭神经内侧核区两种氨基酸含量变化值相比谷氨酸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牛磺酸含量变化则不明显(P〉0.05)。 结论:清醒动物急性低血压影响前庭神经内侧核功能活动的过程中可能有兴奋性氨基酸一谷氨酸神经递质参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内的Ⅰ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I)在压力感受性反射中枢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①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中,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时的PVN区谷氨酸含量的变化;②用mGluRⅠ的阻断剂MCPG或激动剂ACPD直接灌流PVN区,同时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并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①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时,PVN内的谷氨酸含量迅速升高到基础水平的(384.82±91.77)%(P<0.01).②PVN区灌流mGluR Ⅰ阻断剂MCPG(2.5 mmol/L),同时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其血压升值明显减小(P<0.01),心率降值明显增大(P<0.05),导致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HR/△MAP)明显增大(P<0.05).③PVN区灌流mGluRⅠ激动剂ACPD(1 mmol/L)同时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其血压升值明显增加(P<0.001),心率降值明显减小(P<0.001),导致压力感受性敏感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PVN内的mGluRⅠ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中枢调节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过程中,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1-D-asparate,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抑制剂MK-801对自由活动大鼠海马齿状回(denmte gyms,DG)细胞外液中谷氨酸(GIutanaate,Glu)浓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它们与习得性突触效应长时程增强(learning dependenatlong-term potentiadon,LD-LTP)和行为学习之间的关系.方法 该实验选用Wistar系雄性大鼠,随机分4组(每组8只):对照1组和实验1组在用脑部微量注射法往海马DG区分别注射Ringer液和MK-801的条件下,利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DG区细胞外液中Glu浓度,同时利用慢性埋植电极技术测定海马DG区群体峰电位(populafion spike,PS.LTP形成的指标)幅值;对照2组和实验2组进行条件反射训练,每天训练前往DG区分别注射Ringer液和MK-801,测定DG区Glu浓度和Ps幅值,并观察大鼠行为正确反应率.将未进行处理前的Glu浓度和PS幅值分别定为100%.结果 对照1组:海马DG区微量注射Ringer液后,DG区内Glu浓度与注射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1组:海马DG区微量注射60μmol/L的MK-801 1μL后,Glu水平减少到注射前的(30.67±17.76)%,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2组:随着条件反射的建立,DG区Glu出现明显增加,增加到训练开始前的(275.19±11.17)%,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随着条件反射的消退,Glu水平又逐渐回降,这与DG区PS幅值以及大鼠行为正确反应率的变化呈平行关系.实验2组:DG区微量注射MK-801,显著推迟条件反射的形成,而且条件反射形成时的PS幅值及Glu浓度的变化明显小于对照2组(P<0.01).结论 NMDA受体参与谷氨酸(Glu)介导的海马DG区习得性LTP的形成过程,而且用MK-801阻断NMDA受体的作用可明显抑制突触前膜Glu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