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杉醇致变态反应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时患者发生变态反应的护理。方法295例患者使用紫杉醇前予预防性用药:化疗前30 min给予苯海拉明40 mg肌注,地塞米松20 mg及西咪替丁0.4 g静脉滴注,均首次使用,先将紫杉醇30 mg稀释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液100 mL中,缓慢静滴20 min,严密观察有无变态反应。结果7例患者出现变态反应。结论使用紫杉醇前应严格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及充分准备好急救物品;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变态反应,及时处理;输液后继续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提高警惕,加强护士的急救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5μg和罗哌卡因3mg,待产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并对两组的不同时间点进行VAS评分,记录镇痛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及运动阻滞情况等指标。结果A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维持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5或0.01),并且对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较小。结论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具有起效快、镇痛强、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鞘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拟筛选出国人分娩镇痛最佳剂量。方法:选择初产妇120例,随机分六组,单纯药物组(S3和R3组)和复合药物组(S2R2、S2R3、S3R2和S3R3组),双盲对照观察。各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且各组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镇痛起效时间、不同时间的VAS评分、镇痛维持时间、运动阻滞、各组产程、出血量、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镇痛满意度、剖宫产率、副作用等指标。结果:镇痛起效时间复合药物组小于单纯药物组(P<0.05);复合药物组在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和镇痛满意度均优于单纯药物组,且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单纯药物组(P<0.05)。结论:2~3μg舒芬太尼复合2~3mg罗哌卡因鞘内给药可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效果,尤以3μg舒芬太尼复合2~3mg罗哌卡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初产妇52例,随机分A组和B组,各26例。A组蛛网膜下腔注射8μg舒芬太尼,待产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鞘内用药为0.4μg/ml的舒芬太尼;B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A组的镇痛起效时间、鞘内首次给药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两组的各时间点VAS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鞘内首次给药镇痛持续时间较长,产后头痛发生率高达57.6%。结论微量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分娩镇痛方法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良好等优点,能缩短产程,运动神经无阻滞,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但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分娩镇痛产后头痛发生率高且费用略显昂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鞘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初产妇120例,随机分6组,S2R2,S2R3,S3R2,S3R3,S5和R3组,各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 PCA),且各组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运动神经阻滞、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S2R3、S3R3组有运动神经阻滞的产妇,S5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皮肤瘙痒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各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呼吸抑制的产妇.结论:舒芬太尼5μg或舒芬太尼2~3μg复合2~3 mg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是安全的,鞘内注射罗哌卡因剂量最好不超过3 m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初产妇210例,分为A组(全产程组,宫口开张1~1.5cm)、B组(活跃期组,宫口开张2~3cm)和C组(对照组,不采用分娩镇痛)。A、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两组的蛛网膜下腔给药和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C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A、B组的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三组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潜伏期的时间最短,c组的潜伏期时间最长(P〈0.05);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A组(P〈0.05)。结论在宫口开张1~1.5cm的产程潜伏期施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初产妇60例,分两组,6μg舒芬太尼组(S6组)和3μg舒芬太尼混合3 mg罗哌卡因组(S3R3组).双盲对照观察.各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且各组的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不同时间的VAS评分、运动阻滞、各组产程、出血量、新生Apgar评分、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镇痛起效时间S3R3组小于S6组(P<0.05);镇痛维持时间S3R3长于S6组(P<0.05),蛛网膜下腔给药140 min后镇痛评分S3R3组优于S6组(P<0.05):皮肤瘙痒及恶心呕吐发生率S3R3组低于S6组(P<0.05).结论 6μg舒芬太尼或3μg舒芬太尼混合3 mg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3μg舒芬太尼混合3 mg罗哌卡因珠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效果优于6μg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规范化、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00余例施行分娩镇痛的孕产妇的护理管理资料。结果在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我院能开展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水中分娩镇痛、水针分娩镇痛、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等多种分娩镇痛方法,分娩镇痛率逐年上升,目前已达30%。结论分娩镇痛不影响产程,能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安全可靠。从产前宣教、产程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规范化、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和对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60例分为:A组(全产程组,宫口开张1cm左右),B组(活跃期组,宫口开张2~3cm),C组(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每组20例。A组、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两组的蛛网膜下腔给药和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观察A组、B组的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三组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潜伏期时间0.05),C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比A、B组高(P<0.05)。A、B组副作用为瘙痒。结论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缩短潜伏期,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初产妇165例,随机分A组25例,B、C组各70例。A组和B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8μg及6μg舒芬太尼,待产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A组鞘内用药为0.4μg/ml的舒芬太尼,B组硬膜外腔用药为0.143%甲磺酸罗哌卡因+0.3μg/ml的舒芬太尼,C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A、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鞘内首次给药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3组的各时间点VAS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鞘内首次给药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A组的产后头痛发生率高达60%。结论:微量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和以舒芬太尼为主要药物的腰硬联合阻滞这两种分娩镇痛方法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良好、能缩短产程、运动神经无阻滞、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分娩镇痛产后头痛发生率高且费用略显昂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