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应用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TU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雌二醇氮芥联合拉司太特化疗对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已进行正规内分泌治疗≥3个疗程,病变呈进展趋势的患者,采用雌二醇氮芥与拉司太特联和化疗。结果:经1~3年随访,8例骨转移者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复查骨扫描好转5例(62.5%),稳定3例(37.5%),中位有效期3个月,中位生存期23个月。结论:采用雌二醇氮芥与拉司太特(VP-16)联和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1993年4月至10月,采用髂内动脉结扎,动脉内输注LAK细胞,辅以淋巴结局部注射IL-2治疗晚期膀胱癌4例和前列腺癌1例,病理分期均为D1期。经治疗,有效率100%,3例存活>15个月,2例仍存活。该疗法全身毒性反应小,是将LAK细胞直接向负癌器官内输注的过继性免疫疗法  相似文献   
4.
动脉输注LAK细胞治疗晚期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初步报告吴天麟高文平邱祥政(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泌尿外科徐州221009)黄勇刘燕玲(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中心实验室徐州221009)晚期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治疗至今一直是个难题,我们于1992...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8月以来,我院对学龄前(3~7岁)尿道下裂患儿施行半环形纤维索带切除、阴茎阴囊联合带蒂皮瓣尿道成形加包皮转位覆盖术2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均为阴茎型尿道下裂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阴茎弯曲。其中6例阴茎弯曲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吡柔比星+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2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较高(50%~70%0),其中10%~39%的肿瘤复发后恶性程度和浸润度增加。如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这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2000~2004年,我们对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卡介苗(BCG)行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术中尿外渗导致的腹腔高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2013年5月—2020年8月诊治泌尿外科手术中尿外渗所导致的腹腔高压综合征患者19例,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其中2例同时行开放手术减压,对比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呼吸、动脉血氧分压、尿量、肾功能和腹腔压力的变化。结果 19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其余18例通过综合治疗均获治愈。治愈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为(59.56±3.34) mm Hg、血肌酐为(164.94±75.10)μmol/L、尿量为(0.83±0.24 )mL/(kg·h)、腹腔内压为(23.61±2.77) mm Hg;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分别为(91.61±3.32) mm Hg、(160.22±76.01)μmol/L、(1.59±0.44) mL/(kg·h)、(14.06±3.92) mm Hg。均获明显改善,(t=23.07、5.63、8.67、12.18,P值均<0.05)。结论 及时的内科综合治疗和手术减压是治疗术中尿外渗导致的腹腔高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减少术中尿外渗才能避免泌尿外科腹腔高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糜尿外科治疗最佳方法。方法 :对 1976~ 1999年收治的 3 5 2例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试图建立以新的淋巴─静脉通道为主的方法 ,如腹股沟淋巴结─大隐静脉分枝吻合术等 ,疗效十分有限。 2 %硝酸银肾盂灌注的方法疗效也很短暂。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愈率达 93 .0 %。结论 :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是一种最有效的经典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由人端粒酶启动子(hTERT)和缺氧诱导因子启动子(HIF)双向调控的携带SEA基因的选择性增殖腺病毒,体外试验其对肿瘤的杀伤功能。方法:将hTERT和HIF分别酶切、连接在缺陷型腺病毒的穿梭质粒的E1A和E1B序列前,调控E1A和E1B蛋白的表达,共同转染人胚肾2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获得双调控选择性复制性腺病毒,进行PCR鉴定。获取病毒转染膀胱肿瘤细胞EJ,MTT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情况。结果: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12、24、48h,实验组肿瘤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MTT检测实验组在12、24、48h活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SEA基因的选择性腺病毒,且其可表达目的基因,对膀胱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6例肾盂输尿管狭窄的患者予经皮肾镜直视下电钩切开肾盂输尿管狭窄环。结果:106例患者狭窄环均成功切开,并留置双J管,3个月后拔管复查显示肾盂积水和输尿管扩张消失或缓解。结论:经皮肾镜下电钩切开肾盂输尿管狭窄环,可有效地解决肾盂积水所致肾功能损害和腰痛,且易被患者接受,特别对于手术后再次狭窄的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