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不同形态学分型的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在临床上预测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患者,并根据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动脉瘤进行解剖形态学分型,分析4种类型预后及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有无差异,搜集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及形态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搜集符合条件病例93例,I型31(33.3%)例,II型19例(20.4%),III型30例(32.3%),IV型13例(14.0%),4种类型预后无明显差异(χ2=7.603,P=0.055)。年龄(χ2=18.422,P<0.001)、高血压病史(χ2=4.232,P=0.036)、术后脑梗死(χ2=25.522,P<0.001)、术前Hunt-Hess分级(χ2=12.319,P=0.001)对患者预后存在影响。对4种分型的动脉瘤患者术后脑梗死进行分析,发现IV型动脉瘤术后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其他3种类型(χ2=8.422,P=0.03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脑梗死(OR=0.184,P=0.022)、年龄(OR=1.010,P=0.022)、术前Hunt-Hess分级(OR=2.683,P=0.025)是影响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后并发症、术前Hunt-Hess分级、年龄是影响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类型的动脉瘤预后无明显差异,但IV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术后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其他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在治疗烟雾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中评估血管通畅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血管外科行STA-MCA搭桥术的13例烟雾病患者,术中运用MDU进行吻合前后STA、MCA近心段和远心段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血流方向及血流频谱形态,分析其差别;并进行荧光造影,与术后复查CTA进行对比。结果术中MDU显示吻合后M4近心段血流速度增快(P 0. 01),RI无明显变化(P=0. 896),血流方向逆转; M4远心段血流速度增快(P 0. 01),RI无明显变化(P=0. 103); STA血流速度增快、RI降低(均P 0. 01),呈"颅内动脉化"血流频谱改变。术中ICG造影图像清晰,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术后复查CTA,桥血管通畅与术中MDU、荧光造影结果一致。结论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联合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可无创、反复、准确地判断STA-MCA搭桥术中血管通畅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及形态学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8年5月诊治的184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动脉瘤破裂组(破裂组,138例)及动脉瘤未破裂组(未破裂组,46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形态学指标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在未破裂组患者中,比较伴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nerve paralysis,ONP)与不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之间,临床及形态学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组与未破裂组高血压病(χ~2=4.174,P=0.04)、瘤高/瘤颈(aspect ratio,AR)≥1.5 (χ~2=8.575,P=0.003)、瘤顶指向后下外(χ~2=17.435,P=0.01)的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3.443,P=0.004)、AR≥1.5(OR=1.011,P=0.047)、瘤顶指向后下外(OR=5.704,P=0.016)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在未破裂组中,伴ONP与不伴ONP患者之间比较,AR均值(t=9.433,P=0.003)和瘤顶指向后下外(χ~2=24.840,P=0.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1.5、高血压病史、瘤顶指向后下外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AR较大及瘤顶指向后下外可能是伴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吴永  许勇  邱大志  伍葵  彭磊  唐琳俊 《安徽医学》2021,42(5):527-530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被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的120例非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观察组,n=60)和小骨窗开颅手术(对照组,n=60)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手术时长、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基本恢复率为41.67%,对照组为3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再出血、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操作时间、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且具有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41例行CEA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行CT脑灌注检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分别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最后分别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脑灌注及认知功能的情况。结果 CT脑灌注显示术前病变侧脑灌注情况明显差于对侧,各项脑灌注参数(CBF、CBV、MTT、TT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病变侧脑灌注情况较术前改善,其中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两侧脑灌注参数比较,仅脑血容量(CB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比手术前后MMSE总分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单项中延迟回忆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1)。术后MoCA总分及其单项中视空间/执行能力、抽象能力及延迟回忆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以提高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灌注情况,同时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手术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恢复情况,并对临床上可能影响其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54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评价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预后情况。结果 54例患者中,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39例,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1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小于等于14 d的患者动眼神经麻痹预后优于大于14 d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7);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患者预后优于完全麻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3),患者年龄、动脉瘤侧别、动脉瘤大小、动脉瘤出血与否和手术方式等与患者动眼神经麻痹预后无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和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是影响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预后的独立因素(OR=21. 528,95%CI:1. 769~261. 990,P=0. 016; OR=28. 040,95%CI:2. 623~299. 718,P=0. 006)。结论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都是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有效治疗方式,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的患者和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恢复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