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广东省登革热流行与气候因素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登革热发病与伊蚊种群动态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1990~2001年的登革热发病资料,收集了潮州市的1995~2001年伊蚊媒介监测资料及同期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间、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媒介伊蚊密度有关的气象参数是降雨量、日照时间、降雨天数、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BI=24.800+0.826 X1+0.020 X2-0.418 X3其中X1代表最低平均气温、X2代表降雨量、X3代表相对湿度.登革热发病的Logistic回归方程P(1)=1/[1+e-(-7.850+0.391BI)].讨论气候因素对伊蚊媒介密度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最低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影响登革热发病的主要因素是伊蚊密度(BI).当然伊蚊密度的变化和登革热的发病还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气候因素对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索伊蚊种群动态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为登革热的防治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潮洲市1995-2001年连续7年的登革热发病资料、伊蚊媒介监测资料及同期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间、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媒介伊蚊密度有关的气候参数是:降雨量、日照时间、降雨天数、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BI=24.800+0.826X1+0.020X2-0.418X3,其中X1代表最低平均气温,X2代表降雨量,X3代表相对湿度。结论:气候因素对伊蚊媒介密度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最低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伊蚊密度的变化还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登革热流行与气候因素变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索登革热发病与伊蚊种群动态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关系 ,为登革热的防治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广东省 1990 / 2 0 0 1年的登革热发病资料 ,收集了潮州市的1995 / 2 0 0 1年伊蚊媒介监测资料及同期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间、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 ,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与媒介伊蚊密度有关的气象参数是 :降雨量、日照时间、降雨天数、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 ;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Y^BI=2 4 80 0 +0 82 6X1+0 0 2 0X2 - 0 4 18X3 其中X1代表最低平均气温、X2 代表降雨量、X3 代表相对湿度。登革热发病的Logistic回归方程 :p (I) =1/ [1+e( -7 850 + 0 3 9IB) ].结论 :气侯因素对伊蚊媒介密度的影响是复杂的 ,主要影响因素是最低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 ;影响登革热发病的主要因素是伊蚊密度 (BI) .  相似文献   
4.
联合使用SRS、GIS与PCA研究登革热及媒介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SRS、GIS、PCA三在实际中的应用.找出登革热(DF)及媒介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ERDAS8.5软件从AVHRR卫星图像中提取各监测点NDVI、利用Kriging在ArcGIS8.1上作DF发病和媒介的空间分布图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成分。结果 从NOAA—AVHRR卫星图片提取全省1995年度平均NDVI为135,DF流行区域的珠江流域和韩江流域的NDVI要高于广东省其它地方,流行季节的NDVI要高于非流行季节.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GIS对DF分析表明,广东省的两个高发区域是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DF发病和伊蚊密度的MPE、RMSE、ASE、RMSSE分别为0.018、0.377、0.372、0.98l和0.017、0.328、0.338、1.026。主成分分析显示四个主要成分综合了原17个指标的91.524%。结论 三的联合应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上克服和弥补在DF防治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登革热流行与伊蚊种群随气候因素变化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登革热发病与伊蚊种群动态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关系 ,为登革热的防治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收集广东省 1990~ 2 0 0 1年的登革热发病资料 ,及潮州市 1995~ 2 0 0 1年伊蚊媒介监测资料及同期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间、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 ,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登革热发病的Logistic回归方程 :p(1) =1 [1+e- (- 7 750 +0 391BI) ]。与布雷图指数 (breteauindex,BI)有关的气象因素是 :降雨量 (X2 )、日照时间、降雨天数、平均气温 (X1 )、最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X3) ;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YBI=2 4 80 0 +0 82 6X1 +0 0 2 0X2 - 0 418X3。结论 :气候因素对伊蚊媒介密度的影响是复杂的 ,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最低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 ;影响登革热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布雷图指数 (BI)。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登革热及媒介种群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登革热(DF)流行和媒介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为DF的防治和监测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1995/2001各市县的DF发病资料、同期的伊蚊媒介监测资料及广东省县界数字化地图.在ArcGIS8.1空间分析软件支持下进行空间局部插值分析,借助于分布图的四个交叉核验指标以及分布图选取的两个原则选择最佳的DF发病和登革热媒介种群的分布图.结果:广东省7个年度的DF流行及种群媒介的两种空间分布呈现地域一致性,呈现相对稳定的高、低、近无的三类区域分布状况,并且存在较明显的稳定的分界线.7个年度的交叉核验平均值分别为:DF发病的平均预测误差(ME)、估计的方差(RMSE)、平均标准误(ASE)、预测误差的变异程度(RMSSE)依次为0.0122,0.3625,0.4133和0.9192;种群媒介的ME,RMSE,ASE,RMSSE依次为0.0143,0.4155,0.1653和0.9398.结论:Kriging方法描述DF空间分布特征,可为DF的宏观的监测、预测、控制及卫生行政决策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