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5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比较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时局部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镇静镇痛效果,以遴选最佳舒适化医疗流程与监护管理措施.方法 将2018年1-10月从本课题组收治并确诊的1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各50例:甲组除穿刺点局部麻醉外不再作任何麻醉干预;乙、丙2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健侧卧位与常规仰卧位行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术,探索一种简单易行、安全高效的方法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术。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间,于嘉兴市第一医院择期采用B超引导锁骨上侧入路平面内穿刺技术行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的肩周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30例于健侧卧位下行B超引导穿刺针进行穿刺操作,B组30例于常规仰卧位下操作,针尖抵达臂丛神经干后注入0.3%罗哌卡因+甲钴胺0.5 mg混合液10 ml,对比2组的操作时间(从穿刺针进入皮肤至局麻药注射完毕)、穿刺针在超声平面内可调节角度(穿刺针刺入皮肤后沿超声探头平面内的最大可调节角度)、患者各神经分支的阻滞效果和操作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健侧卧位与常规仰卧位操作可调节角度分别为[(123.4±4.2)° vs.(28.9±4.6)°],阻滞操作时间分别为[(4.3±1.8) min vs.(5.2±2.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并不影响麻醉成功率、麻醉维持时间、感觉阻滞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论 在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平面内穿刺技术臂丛阻滞时,健侧卧位较常规仰卧位操作穿刺针可调节角度与范围明显增大,显著缩短了操作时间,并不影响操作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简化了操作过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定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量效关系。 方法 选取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松解术患者100例,年龄43~71岁,病程2个月~5年。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n=20):R1组~R5组。超声引导确定肌间沟臂丛神经根位置,分别注射罗哌卡因0.10%(R1组)、0.15%(R2组)、0.20%(R3组)、0.25%(R4组)、0.30%(R5组)、甲钴胺注射液0.5 mg、复方倍他米松1 ml和0.9%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共10 ml,注药后观察5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疗效评价,痛觉消失时间超过10 min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阳性反应。采用probit概率单位法计算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 5组患者随着罗哌卡因浓度梯度的增加,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愈+好转)均为100%,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ED50(95%CI)为0.167%(0.153%~0.180%),ED95(95%CI)为0.217%(0.199%~0.251%)。 结论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其ED50和ED95分别为0.167%和0.217%。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红外线热成像技术与传统VAS评分法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价值,探索一种方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早期诊断带状疱疹的诊断率。 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20例于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的疑似带状疱疹患者,一侧躯干区域出现神经痛症状但无疱疹,记录患者疼痛区域与对侧的红外线热成像图及VAS评分。测量两侧对称区域线温差ΔT (℃)。2周内密切随访患者疱疹情况以明确诊断。评价指标诊断效能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以两侧对称区域温差ΔT及VAS评分为检验变量,2周内随访是否出现条带状疱疹证实结局为状态变量,作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计算约登指数,寻找诊断界点为临界cut-off值。 结果 2周内随访出现相关区域条带状疱疹的患者可确诊为带状疱疹,共13人。绘制ROC曲线图分析结果显示:在针对红外线热成像计算两侧对称区域线温差ΔT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诊断带状疱疹的临界值为0.85℃,约登指数为0.702;VAS评分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434,诊断带状疱疹的临界值为2.5分,约登指数为0.176。 结论 在带状疱疹患者出现疼痛症状但未出现疱疹时,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较VAS评分法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更有诊断价值,而且操作简单、无创无辐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原发性手汗症患者行胸交感神经调制手术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评估胸交感神经调制术对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11月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接受胸交感神经调制术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28例(P组)和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C组)。P组患者均在CT引导下经皮T3~4椎间隙穿刺,直至针尖抵达第4肋骨小头上缘。注入含造影剂碘海醇的1%利多卡因2 ml,患者双手小指末梢灌注指数(PI)上升5倍以上和双手手掌温度上升3℃以上,即于20 min后每侧注入含造影剂碘海醇的无水乙醇2.5 ml。P组分别于术前(T0)、术后10 min (T1)、24 h (T2)时刻,C组在T0时刻检测HRV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功率频段(TP)、LF的标准化值(LFnu)、HF的标准化值(HFnu)和低频/高频(LF/HF)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28例患者T1时刻双手末梢灌注指数上升了(7.79±0.85)倍,双手温度平均上升了(5.03±0.85)℃,且双手多汗症状完全消失。电话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疗效均能持续3个月以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P组T0时刻比较,T1、T2时刻和C组T0时刻TP、HF、HFnu升高,LF、LFnu、LF/H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0时刻与P组T1、T2时刻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交感神经调制可安全、有效的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并可降低患者术后交感神经系统的张力,增高迷走神经系统的张力,改善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