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总结21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各种实验室指标。结果: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口唇皲裂、颈部淋巴结肿大、指趾端脱皮、冠状动脉改变的发生率依次为100%、71.4%、85.7%、76.1%、61.9%、90.4%、42.8%。其中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CRP增高、血红蛋白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80.9%、85.7%、95.2%、90.5%、76.2%。所有病例确诊或拟诊后均给予丙球、阿司匹林治疗。结论:不典型川崎病容易误诊;主要症状太少或不典型时可结合实验室指标给予拟诊,并尽早应用丙球和阿司匹林,以减少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1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各种实验室指标。结果: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口唇皲裂、颈部淋巴结肿大、指趾端脱皮、冠状动脉改变的发生率依次为100%、71.4%、85.7%、76.1%、61.9%、90.4%、42.8%。其中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CRP增高、血红蛋白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80.9%、85.7%、95.2%、90.5%、76.2%。所有病例确诊或拟诊后均给予丙球、阿司匹林治疗。结论:不典型川崎病容易误诊;主要症状太少或不典型时可结合实验室指标给予拟诊,并尽早应用丙球和阿司匹林,以减少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外周血白细胞(WBC)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1年6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8例上尿路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的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ELISA法检测并发感染或未并发感染患者的血清PCT、TNF-α表达水平,并记录外周血WBC计数,采用ROC曲线评估三者对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患者结石大小、手术时长、术前尿培养阳性、尿蛋白阳性是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血清PCT、TNF-α、外周血WBC及三者联合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3、0.893、0.854、0.994。结论 结石大小、手术时长及术前尿路感染是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血清PCT、TNF-α、外周血WBC联合分析对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扶济复治疗乳头皲裂4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头皲裂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病,以初产妇多见,我院2004年~2006年针对48例乳头皲裂患者应用扶济复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为哺乳期妇女,年龄在25~30岁,平均为27岁,发生于产后1周内,其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8例,表现为乳头表面有裂口和溃疡。哺乳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21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其临床表现厦各种实验室指标。结果: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口唇皲裂、颈部淋巴结肿大、指趾端脱皮、冠状动脉改变的发生率依次为100%、71.4%、85.7%、76.1%、61,9%、90.4%、42.8%.其中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CRP增高、血红蛋白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80.9%、85.7%、95.2%、90.5%、76.2%。所有病例确诊或拟诊后均给予丙球、阿司匹林治疗。结论:不典型川崎病容易误诊;主要症状太少或不典型时可结合实验室指标给予拟诊,并尽早应用丙球和阿司匹林,以减少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