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人Toll样受体4(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进行定位,并鉴定参与其转录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方法 采用PCR克隆方法,将TLR4基因5′旁侧-1337~-683序列及其缺失片段与荧光索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promoter进行重组,构建pGL-3 -1337~- 683-promoter重组质粒及其系列缺失质粒.将构建成功的质粒转染人人白血病K562细胞,检测各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根据缺失序列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来确定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的位置.采用转录因子数据库检索和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两种方法对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反式作用因子进行鉴定.结果 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位于-923 ~-679的245bp范围内,并再细化为-923 ~ -742和-721 ~-679两个功能单元.EMSA和转录因子数据库检索证实激活蛋白-1(AP1)是与-721 ~-679功能单元结合的转录因子,淋巴增强因子-1(LEF-1)可能是与该功能单元结合的另一个转录因子.结论 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中的一个功能单元定位在-721~ -679的43bp片段中,AP1是与该区域结合的反式作用因子,可能与LEF-1共同起到转录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模拟失重环境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增殖的影响. 方法 试验分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模拟失重加hPDLF组3组.采用酶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原代hPDLF.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模拟失重条件下,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bFGF对hPDLF增殖的影响. 结果 在模拟失重12h、24h组hPDLF增殖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在48h、72h模拟失重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3、8.668,P<0.01).模拟失重48 h时bFGF浓度在50~100μg/L范围内加bFGF组hPDLF增殖高于模拟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GF浓度为1~10μg/L时,两组没有显著差别. 结论 模拟失重在48 h、72 h对hPDLF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模拟失重环境bFGF浓度在50~100μg/L范围内具有促进hPDLF增殖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A基因(EDNRA)多态性与散发性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在散发性颅内动脉瘤及对照组中,应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EDNRA基因3个多态位点进行研究,分析上述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
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并分析其与颅内动脉瘤大小的关系。结果EDNRA基因的rs5335、rs6842241、rs6841581位点基
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Rs6841581 GG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颅内动脉瘤大小有关,
EDNRA的其它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动脉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EDNRA基因rs6841581位点与颅内动
脉瘤的大小相关,提示EDNRA基因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及内皮素受体A型(EDNRA)基因与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aSAH共60例,详细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预后标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进行评分.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对EDNRA基因3个多态位点(rs5335、rs6842241、rs6841581位点)及eNOS基因2个多态位点(G-894T、T-786C位点)进行研究,分析上述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预后病例中的分布.结果 预后良好38例(63.3%),预后差者22例(36.7%).预后良好组与预后差组EDNRA与eNOS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组病例中,eNOS及EDNR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aSAH的预后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5(AQP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RD)的遗传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2012年5月在解放军306医院呼吸科获得诊断的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220例,男142例,女78例,年龄37~101(74.0±10.0)岁,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且年龄、性别与COPD患者相匹配的285例健康人群列入对照组,男183例,女102例,年龄44~97(72.5±8.6)岁.将COPD组分为4个亚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 <70%,第1秒用力呼气肺容积占计值百分比(FEV1%)≥80%为轻度组;50%≤FEV1%<80%为中度组;30%≤FEV1<50%为重度组;FEV1≤30%为极重度组,将轻度与中度合并为轻-中度组,重度与极重度合并为重度-极重度组.搜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SNaPshot法检测AQP5基因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SNP)位点(rs3736309,rs296754和rs296759)的基因型分布.采用x2检验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数比(OR)及95%可信区间(CI).比较AQP5 3个tSNP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健康对照组和COPD患者间的差异,以明确AQP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罹患COPD的相关性.比较轻-中度与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AQP5基因多态性的差异,以进一步明确AQP5基因多态性与COP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AQP5基因rs3736309、rs296754和rs296759位点基因型分布在COPD患者与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但在COPD患者中,rs3736309在轻-中度与重度-极重度患者中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s3736309多态性位点可能与COPD患者气道阻塞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AQP5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易感性无关,但与COPD的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出MUC1抗原的模拟表位,构建MUC1模拟表位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生物淘洗、基因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较,筛选出模拟表位,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1b( ),用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结果筛选到的模拟表位与MUC1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较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蛋白在BL21(DE3)plysS中得到诱导表达,纯化的目的蛋白在SDS-PAGE上呈现特异的单一条带,Western印迹也检测到目的蛋白特异条带.结论筛选到了MUC1的模拟表位,成功表达和纯化了MUC1模拟表位蛋白,为研究其在肿瘤疫苗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蛋白质谱技术对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从中筛选出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的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的差异蛋白,为早期诊断不稳定心绞痛提供特异性诊断方法.方法 选择发病4h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标本31份,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5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14例;对照组30例来自体检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与实验组相匹配.磁珠分离血清蛋白,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仪收集蛋白质荷比为0 ~50 000的数据进行分析;将筛选出的差异显著的蛋白与目前常用的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和炎症反应标志物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比.结果 (1)发现3个差异极为显著的蛋白,质荷比分别为3167、4183、4292,ACS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表达量分别为(8.2612±2.94)vs.(2.1430±1.45),P=2×10-10; (19.6203±16.14) vs.(2.8844±2.26),P=4×l0-10; (13.5229±10.36)vs.(1.8642±1.07),P=0.(2)3个差异蛋白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髓过氧化物酶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对比研究,无论是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还是分别诊断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3个差异蛋白ROC曲线下面积均为最大,分别为0.976 ~0.989、0.967 ~0.988、0.992 ~1.0,而高敏C反应蛋白及缺血修饰白蛋白经t检验在ACS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差异蛋白有可能是新的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G-894T、T-786C多态性与散发性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在散发性颅内
动脉瘤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eNOS基因2个多态位点进行研究,研
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并分析其与颅内动脉瘤大小的关系。结果eNOS基因G-894T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
及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意义。G-894T位点GG基因型较(GT+TT)基因型发生颅内动脉瘤的风险提高(OR:1.89,95%
CI:1.02-3.52,P=0.04)。T-786C 多态位点C 等位基因较T 等位基因发生颅内动脉瘤的风险增加(OR:2.116,95% CI:
1.073-4.151,P=0.03)。eNOS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颅内动脉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eNOS可能参与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淋巴毒素A(LTA)基因多态性与北方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症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6-12月因COPD急性加重收住院治疗的122例COPD患者,在排除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后,最后纳入101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患者的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根据骨密度情况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n=67)和非骨质疏松组(n=34).以PCR直接测序法检测两组患者的6个LTA基因的tSNP位点(rs2844482, rs2071590, rs2239704, rs909253, rs2229094, rs1041981)的基因型分布,用χ2检验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COPD患者LTA基因6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TA基因多态性与COPD并发骨质疏松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新型可注射性人工髓核的体外细胞毒性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前期制备的新型人工髓核材料的细胞毒性.方法 材料分为4组,编号为1~4.样品1组为合成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样品2组为在室温下由硅氢加成反应制成的缩合硅橡胶材料;样品3组是在2号样品中添加二氧化硅后制成;样品4组为室温下固化的聚醚型聚氨酯.采用细胞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小鼠成纤维细胞(1929细胞)在材料浸提液中培养的方法 检测其细胞毒性,使用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唑(MTF)比色法比较材料组与对照组问吸光度值和细胞相对增值率.结果 材料组的吸光度值和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相埘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细胞毒性分级中处于0~1级,属于合格材料.结论 该材料没有细胞毒性,具有作为髓核替代材料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