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8(IL 8)、IL 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 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分别于术前 (T1)、停体外循环 (T2 )、体外循环后 2 0min(T3 )、术后 6h(T4)、术后 2 4h(T5)时段抽取桡动脉血测血TNF α、IL 8、IL 10水平。结果 TNF α体外循环结束时显著升高(P <0 .0 5 ) ,体外循环后 2 0min达峰值 ,与峰值比较术后 6h显著下降 (P <0 .0 5 ) ,IL 8体外循环结束显著升高并达峰值 (P <0 .0 5 ) ,术后 2 4h仍高于基础水平 (P <0 .0 5 ) ,与峰值比较术后 2 4h显著下降 (P <0 .0 5 ) ,IL 10体外循环后 2 0min显著升高并达峰值 (P <0 .0 5 ) ,与峰值比较术后 6h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体外循环可触发明显的炎性反应 ,TNF α、IL 8是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对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食管超声引导下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42例,现总结经验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4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由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年龄1 ~58岁;男18例,女24例;体质量9 ~ 70 kg.室间隔缺损直径3~14 mm,其中膜周型36例,嵴上型4例、嵴内型1例,心肌梗死并发间隔穿孔(肌部)1例.3种类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均可先尝试封堵(图1).室间隔缺损直径3~10 mm,缺损上缘距离主动脉瓣膜大于2 mm,五腔心切面膜周型室间隔缺损位于9~12点位置,无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患者未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首选行封堵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与单纯行CABG对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8月发表在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网等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CABG+MVR与单纯行CABG对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对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Jadad量表,病例对照研究质量评价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NOS)标准进行。应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包括2个随机对照研究,4个病例对照研究。2个随机对照研究的Jadad评分均为5分,4个病例对照研究的NOS评分均为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对照研究RR=1.69,95%CI(0.28,10.10),P=-0.57;病例对照研究OR=0.48,95%CI(0.21,1.13),P=-0.09]。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对照研究:RR=1.00,95%CI(0.93,1.08),P=-0.92;病例对照研究:OR=1.72,95%CI(0.60,4.95),P=-0.32]。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I.12,95%CI(0.68,1.83),P=-0.66]。CABG+MVR组LVEF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38,95%CI(0.17,2.59),P=0.03]。两组术后心功能分级(NY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一0.85,95%CI(-1.14,-0.56),P〈0.01]。结论与单纯行CABG相比,CABG+MVR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但有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34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诊断治疗与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心动图、64层螺旋CT、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的34例CA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为单纯性CAF,10例合并其他心脏外科疾病。结果:34例中5例直接行动脉瘘切线缝合术,其余29例均在体外循环直视下行瘘口修补并同时矫治合并心脏疾病。心腔内发现2瘘口1例,4瘘口1例,其他均为单一瘘口。所有患者术毕效果明显,无一例死亡,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无残余瘘存在。22例随访0.5~3年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64层螺旋CT检查可准确显示各种CAF的起源、行程、引流部位及并发异常,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管腔的形态及一些较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诊断CAF的影像方法。CAF明确诊断后,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少数患者可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MRP1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1,MRP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为大肠癌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3例大肠癌患者的原发灶癌组织、距原发灶10cm经病理证实的正常组织进行MRP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生长部位、Dukes分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RP1蛋白主要是在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内表达,MRP1蛋白在大肠癌原发灶组、正常组织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26/53)和15.1%(8/5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MRP1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均无关。结论MRP1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并与原发性多药耐药性有关,MRP1可能是独立于病理学特征之外的分子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性后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植入狗的右室流出道,1年后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和抗钙化性能。方法从屠宰场取新鲜牛颈静脉,筛选后放入循环固定槽内,用0.625%的戊二醛固定1d,取出分为2组,分别置入100%2,3-丁二醇和0.3%戊二醛中保存60d,然后分组植入狗的右室-肺动脉之间,将狗的肺动脉近端结扎,饲养1年后行血流动力学检查、组织病理学观察及钙含量测定。结果心脏超声和心导管及造影检查显示戊二醛组及2,3-丁二醇组的管道瓣膜活动均良好,且跨瓣压差小。2,3-丁二醇组管道内腔及瓣膜表面发现有内皮样细胞存在。戊二醛组和2,3-丁二醛组的管道组织均存在较严重的炎性反应。2,3-丁二醇组改性后的牛颈静脉管壁平均钙含量为(8.72±0.71)ug/mg,明显比戊二醛组的平均钙含量(22.05±10.78)ug/mg低(P〈0.05);瓣膜平均钙含量(1.38±0.86)ug/mg,与戊二醛组(0.88±0.69)ug/m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戊二醛鞣制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体实验证实其有较理想的血流动力学性能;戊二醛鞣制的生物组织材料经2,3-丁二醇改性后可明显减轻组织钙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临床评价体外循环技术(CPB)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未来前景展望.方法 1999年4月至2009年8月,除完成心脏及大血管手术7000余例还应用CPB为86例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抢救和治疗;其中肺移植1例,幼儿肾移植2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6例,子宫肌瘤侵入下腔静脉瘤栓取出1例,肝移植5例,介入治疗意外5例,布加氏综合征66例.结果 成功救治77例,死亡9例.结论 体外循环是心脏及大血管手术的辅助方法,也是临床救治疑难复杂病例、急诊抢救的一种特殊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细节改进及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CORE-TEX管道行心外管道TCPC,手术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进行,心脏停跳3例,不停跳常温并行循环9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2例出现顽固性胸腔积液,1例上腔吻合口狭窄伴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全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由67%~87%增加至93%~97%,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死亡病例,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结论 全心外管道TCPC手术难度低,操作简便,减少了手术风险,手术效果满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perative indication, improvement in operative method,and reducing the post-operation syndrome mostly. 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ith 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ere reviewed.All patients were operated in extracardiac conduit total cavopulmonaru connection with CORE-TEX tube und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3 cases with heart arrested and 9 cases without heart arrest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death,2 cases had refractory pleural effusion,1 case had stenosis of the connection of superior vena and pulmonaru artery with thrombus formation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the oxygen saturation increased from 67%-87% to 93%-97%,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o 2 years with no late death of them,the quality of life was improved in evidence. Conclusions Extracardiac conduit total cavopulmonaru connection is simple and effective,can minimize the operative risk factors and has good early result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患者炎性因子改变的影响,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患者合适的阿托伐他汀剂量.方法 入选128例择期冠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围手术期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可溶性CD40配体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 d后检测血脂各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2 h炎性因子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1);术后3 d炎性因子较术后12 h有明显降低(P<0.01),且B组较A组患者降低程度更大(P<0.05).结论 冠脉介入术可造成血管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此炎症反应,并不依赖调脂作用,40 mg/d较20 mg/d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