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后体外受精、胚胎培养技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初步应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小剂量促性腺激素促使卵泡生长后,根据优势卵泡直径分为2组,直径6~8mm者为组1,10—12mm者为组2。采集未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成熟后,再进行体外授精和胚胎培养。结果:组1的GV期卵的成熟率和受精率低于组2者,但两组的MI期卵的成熟率、受精率没有明显差别。两组卵裂率没有明显差别,但形成胚胎的质量组2优于组1。总计成熟率69.3%,成熟卵中正常受精率61.5%。结论:可以用小荆量Gn促使卵泡生长后,采集未成熟卵,用体外成熟-体外授精(IVM/IVF)的方法使多囊卵巢患者在避免OHSS的情况下获得质量良好的胚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基因启动子(TAAAA)n重复多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其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353名正常育龄妇女为对照组,241例PCOS患者中180例接受口服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并被分为非胰岛素抵抗(NIR)组、高胰岛素血症(HI)组、异常糖代谢(AGM)组;基因片段分析法检测荧光标记多态片段长度,并测序鉴定其重复次数;比较组间临床及代谢参数、(TAAAA)n多态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结果(1)PCOS组体重指数、腰臀比、腰围、血压、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AGM组高于HI组、NIR组;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相反;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检测到(TAAAA)6~10次重复5种等位基因、14种基因型,但5种等位基因频率和总基因型分布及各基因型分布PCO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COS糖代谢3组间5种等位基因频率和总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但3组间7/9基因型分布不同(χ^2=9.671,P〈0.01),AGM组7/9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NIR、HI组(χ^2=6,792,P〈0.01;χ^2=6.538,P〈0.05)。结论SHBG基因启动子(TAAAA)n重复多态及其分布与PCOS无明显相关,但(TAAAA)n多态7/9重复基因型与PCOS糖代谢异常发生、进展可能有关。PCOS糖代谢异常可能与肥胖等其他因素相关。故该SHBG基因多态性并不能预测PCOS的高危个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报道脐带帆状附着前置血管断裂17例,均在临产后出现胎膜破裂和/或阴道流血,并流血后短时间内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征象.17例中(1例双胎)18个胎儿仅获3例活婴,且重度窒息,其余均为死产及新生儿早期死亡.说明本病对胎儿威胁极大,因此应提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产前B 超、羊膜镜,APT 试验可协助诊断,仔细地产科检查对诊断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己酮可可碱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少、弱精子症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156)口服克罗米芬(50mg,q.d)+己酮可可碱缓释片(400mg,b.i.d)+VitE(100mg,t.i.d);B组(n=144)只服用VitE(100mg,t.i.d),共3个月,比较两组间各自用药前后的精液参数。进一步将A组患者分成少精子症(n=69)和弱精子症(n=87)2组,比较两者联合药物治疗前后精液各参数。结果(1)联合药物治疗3个月后,A组的精子活率、a级活动精子率、(a+b)级活动精子率等参数明显增加(P〈0.05),但精液量、精子密度和活动精子总数无明显差异(P〉0.05);B组精液各参数没有明显变化。(2)少精子症组联合药物治疗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活动精子总数明显提高(P〈0.05);而弱精子症组仅精子活率明显提高(P〈0.05),精子密度和活动精子总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克罗米芬+已酮可可碱能显著提高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活动精子总数,以及特发性弱精子症的精子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代谢的关系及干预治疗对其影响。方法:以16例正常育龄妇女为对照组,69例PCOS患者分为3组:非胰岛素抵抗(NIR)组、高胰岛素血症(HI)组、异常糖代谢(AMG)组,其中6例患者接受12周二甲双胍联合体育锻炼干预治疗,免放法测定血清SHBG水平。分别比较4组SHBG水平,分析SHBG与BMI、腰围、血压、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SHBG水平:HI、AMG>NIR>对照组;BMI、Homa-IR:AMG>HI>NIR组(P<0.01);ISI:AMG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血循环中瘦素水平与其它内分泌、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瘦素的作用规律。方法 :PCOS患者 82例 ,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 ,测定 5个时点的血糖、胰岛素以及C 肽 (C P)浓度 ;测定空腹血瘦素、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浓度 ;同时测定患者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例(WHR)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对瘦素的影响。瘦素和胰岛素用放免法测定 ,C 肽和性激素用发光免疫法测定。结果 :肥胖组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消瘦组 (P =0 .0 0 0 1 ) ,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高度正相关 (P =0 .0 0 0 1 ) ;与腰臀比例、空腹、60min、1 2 0min胰岛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P分别为 0 .0 1 96、0 .0 3 0 8、0 .0 0 0 6、0 .0 0 1 4) ;与OGTT各时点的血糖、C 肽浓度以及血糖、胰岛素、C 肽曲线下面积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二甲双胍、文迪雅对瘦素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PCOS患者的瘦素浓度与体内脂肪含量及分布密切相关。PCOS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药物治疗对瘦素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冷冻保存对人始基卵泡中颗粒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冷冻保存对人始基卵泡中颗粒细胞的形态及存活率的影响。方珐:程序冷冻法保存人卵巢组织.采用常规组织学检测冷冻前后卵泡中颗粒细胞形态,并采用胶原酶消化联合镜下机械分离卵巢组织中的始基卵泡.采用双荧光标记,检测冷冻前后人卵巢组织分离始基卵泡中颗粒细胞的存活比例。结果:形态学检测发现,冷冻前卵巢组织中颗粒细胞发生损伤的始基卵泡占12.4%.卵母细胞损伤20.6%:冷冻后两者的比例分别为23.3%与24.4%。荧光标记的冷冻前卵巢组织中颗粒细胞存活的始基卵泡占72.7%,〈50%颗粒细胞存活的卵泡仅占3.6%,卵母细胞存活率为85.5%;冷冻组中颗粒细胞存活的始基卵泡占79.5%,〈50%颗粒细胞存活的卵泡仅占2.5%,卵母细胞存活率达86.1%。结论:冷冻复温的过程主要破坏卵泡中的颗粒细胞.而对卵母细胞的损伤很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胚胎移植后输卵管妊娠高危因素及诊断.方法:对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后输卵管妊娠者和同时期宫内单胎妊娠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卵管妊娠组既往存在输卵管病变者明显高于宫内单胎妊娠组(P<0.05);采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ICSI)发生输卵管妊娠多于体外受精(IVF)治疗者(P<0.05);冷冻胚胎移植输卵管妊娠发生率较采用新鲜胚胎移植者更高(P<0.05);宫内单胎组胚胎移植后14天血β-HCG浓度要明显高于输卵管妊娠组(P<0.01).输卵管妊娠组B-HCG倍增时间明显长于宫内单胎组(P<0.01).结论: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ART)胚胎移植后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高与输卵管病变有关.胚胎移植后测定β-HCG,结合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活动精子总数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处理前后的精液特征对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342例不育不孕患者共372个IUI治疗周期,检测记录每个周期精液处理前后的各精液参数,并按照妊娠结果分成两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按照处理后精子活动总数(PTMS)分成3组:PTMS<10×106/ml,10×106/ml≤PTMS<20×106/ml,PTMS≥20×106/ml。比较各组间的精液参数和IUI妊娠率。结果372个IUI周期共获得62例妊娠,总周期妊娠率是16.67%,总病例妊娠率是18.13%。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各精液参数无明显差别;PTMS<10×106/ml组获得的妊娠率明显低于后两组(P<0.05)。结论当PTMS>10×106/ml时,IUI治疗周期才有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严重少精、无精患者无精子因子(AZF)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factor,AZF)与不育男性精子生成的关系。方法:检测79例无精、严重少精不育男性及10例正常生育男性的AZF基因缺失状况,并根据是否合并有其他男性学检查异常,将受检患者进一步划分为原发性和非原发性男性不育两组,比较各组间AZF基因缺失的检出率。结果:79例受检的无精或严重少精患者有8例(10.1%)AZF基因缺失,10例精液正常生育男性均未见有基因缺失。61例无精子和18例严重少精患者,分别检出6例(9.8%)和2例(11.1%)AZF基因缺失,两组AZF缺失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4例原发性和45例非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分别有6例(17.6%)和2例(4.4%)AZF缺失,两组缺失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ZF与精子生成障碍密切相关,它是原发性无精或严重少精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