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分别口服赖诺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8周,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结果①高血压组患者血浆AT-Ⅱ、ALD,血清IGF-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3,0.018,0.032),LVH组高于无LVH组(P值为0.0083)。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AT-Ⅱ、ALD、IGF-1和LVMI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36,0.028,0.031),但赖诺普利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赖诺普利与卡托普利均有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但赖诺普利逆转LVH的强度更强,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老年大鼠的醛固酮与钠代谢的关系,我们测定了40只Wistar大鼠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AC)、24小时尿醛固酮含量(UAC)及血清钠(SNa)、24小时尿钠(UNa)。结果发现:1.老年大鼠PAC及24小时UAC、UNa比青年大鼠低,SNa无明显变化。2.盐负荷后,老年大鼠PAC降低无青年大鼠显著,24小时UAC也仍较青年大鼠低,SNa老年大鼠明显升高,24小时UNa青、老年大鼠均增加,但以青年大鼠为甚。这提示老年大鼠不仅PAC减少,且对盐负荷的反应性减弱,加之排泄钠能力下降,易致钠潴留,而引起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白鑫  赵兴胜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5):513-517,521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变化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高血压及高血压肾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80例,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 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2例和高血压肾损害组38例,另将体检中心提供的40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1级、2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赖诺普利组30例(每日10mg,早餐后口服),卡托普利对照组30例(75mg/d,分3次口服),连续治疗8周。结果:两组之间治疗高血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控制24h血压赖诺普利较卡托普利更好,同时副作用发生率更低。结论:赖诺普利是治疗高血压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核心,中心性肥胖为特征的一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1988年美国内分泌学家Reaven首次提出了“X综合征”,最初的描述包括高血压、肥胖、血脂代谢异常(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R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心痛的关系。方法:查阅资料。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以睡眠期紧随打鼾后发生的反复呼吸暂停、低通气及血氧降低为特征的疾病,多元回归证实OSAHS是冠心病(C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近几年来学者们对OSAHS致CAD研究较多,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OSAHS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性的疾病,而且为CAD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1 概述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近年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生物调节剂在循环、呼吸、消化及内分泌代谢等系统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心血管系统中,NO的生物学效应对调节心脏和血管功能以及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的恒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截止到2005年卫生部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每15秒钟有一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每22秒钟有一人因心血管病致残,因此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的头号杀手。目前,心血管疾病诊治的重点已经由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管腔狭窄,转变为对血管壁病变的重视。随着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逐渐认识到是血管壁病变而不是管腔病变才是各种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