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染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外周血EPCs.实验分脂质体介导pcDNA3.1-hVEGF165质粒转染组,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窄白对照组.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各组上清液中VEGF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噻唑蓝(MTT)检测它们对EPCs增殖的影响.结果 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脂质体介导pcDNA3.1-hVEGF165质粒转染组EPCs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和NO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VEGF质粒转染对EPCs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 人外周血EPCs可以成功转染hVEGF165基因.同时能表达一定浓度的VEGF蛋白,并可促进NO的分泌,而对EPCs的活性无明显影响.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VEGF165基因和EPCs结合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腔内激光灼闭手术组(激光组,120例)和高位结扎+抽剥手术组(抽剥组,120例),激光组采用810nm激光连续发射模式,灼闭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小腿局部较严重曲张静脉者,联合点式法剥除,抽剥组通过抽剥器剥除大隐静脉主干,局部及散在静脉,通过点式法剥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围手术期死亡1例.1例出现同侧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抽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高位结扎+抽剥术相比较,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美观、简单、安全、有效、较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间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原发性甲状腺癌患者276例,分为常规开放甲状腺全切组170例和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组106例,记录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第1天,常规开放甲状腺全切组患者血钙、血PTH水平水平低于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组(P<0.05)。术后,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组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低于常规开放甲状腺全切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VI区淋巴结清扫、术前维生素D水平较低、肿瘤最大直径≥4 cm是甲状腺全切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是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可减少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相较于常规开放甲状腺全切,可能是一种更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试验组入院后早期48h内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入院48h后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7d后细胞免疫功能(CD_3~+、CD_4~+、CD_4~+/CD_8~+)与感染指标,热休克蛋白(HSP60)、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入院后7d后,试验组患者早期48h内给予肠内营养细胞免疫指标CD_3~+、CD_4~+、CD_4~+/CD_8~+分别为(73.11±9.58)%、(44.97±9.15)%、(1.81±0.32)高于对照组,CD_8~+为(22.54±5.07)%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SP60、IL-6、TNF-α、CRP分别为(28.34±9.43)pg/ml、(1.11±1.03)pg/L、(27.52±15.58)pg/ml、(21.38±11.59)mg/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减少感染发生率,改善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是影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疗效的主要原因,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之一.内皮祖细胞是一类能增生并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参与体内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和血管再生,有望在血管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防治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内皮祖细胞的研究概况及其近年来在防治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效。方法对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行外周静脉尿激酶溶栓,其中15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通过综合临床疗效及下肢周径治疗前后的变化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7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下肢周径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大多数急性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通过尿激酶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7月我科采用PTA治疗的34例(38条患肢)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条患肢PTA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35/38),平均随访8(3~18)个月,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1±0.12上升至0.82±0.05(P0.01),总的肢体保全率为91.4%。无住院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3%(5/38)。结论 PTA治疗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期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截肢率,是一种治疗膝下动脉病变至下肢缺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评价介入导管溶栓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88例深静脉血栓病例分别行介入导管溶栓(44例)和外周静脉溶栓(44例),观察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变化、血管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周径均有显著缩小;住期间、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血管通率,介入组优外周组(P<0.05);介入组出血并发症高外周组(P<0.01).结论:介入导管溶栓治疗外周静脉血栓具有血栓溶解率高、期通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可控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有严重危害的常见血管疾病,多由手术、外伤、分娩和严重心脑疾病等引起,其近期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远期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积极预防及早期有效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传统治疗手段有单纯抗凝、手术取栓以及系统溶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染色体重塑分子SNF5血清差异性表达用于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5年8月间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人民医院病理检查证实的196例乳腺癌患者(0期23例、Ⅰ期46例、Ⅱ期29例、Ⅲ期67例、Ⅳ期31例,平均年龄36.3岁)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64名志愿者(平均年龄37.9岁)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2组外周血血清中SNF5的表达水平。采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SNF5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SNF5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进而探究染色体重塑分子SNF5血清差异性表达用于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可行性。 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NF5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0、Ⅰ、Ⅱ、Ⅲ、Ⅳ期乳腺癌患者SNF5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13、15、15、16、23倍(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NF5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2%和93%,曲线下面积为0.8734(95%CI:0.923~0.944)。 结论 染色体重塑分子SNF5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肿瘤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敏感度、特异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