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乙肝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实行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的胃镜好转例数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数。结果:半年后实施胃镜检查,实验组患者好转54例,好转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5%;实验组上道上消化道出血数为2例,出血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治疗康复效果显著,能提高胃镜的好转率,显著降低该类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对脑出血患者开展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所产生的临床效益。方法选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的92例脑出血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比较治疗后的巴塞尔指数改善情况,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的巴塞尔指数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脑出血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传染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对传染科工作的二十八位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影响传染科临床带教的因素包括护生的自身因素原因81.25%、科室原因17.86%、老师因素33.3%.结论影响传染科临床带教的因素较多,应对护生加强岗前培训,强化理论知识,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积极性,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强护生人文思想方面的教育与熏陶和院感方面的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女性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其发病率的范围比较广,各组年龄群都有可能发生。同时,经医生认证,活动性肺结核中伴有EBTB的概率大概有10%。这虽然是一个比较小的概率,但却值得我们引起重视。支气管内膜结核常常引发肺结核的概率近年来有着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6.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的慢性疾病,所以老年人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它就要求护理人员有一定的水准,不仅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还要学会心理安抚的能力,对我们的患者进行耐心的健康教育。为防止老年人因高血压而引起发病,人们对发病老年人的康复诊疗及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当归芍药散治疗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伴门脉高压性腹水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0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疗程为1个月。记录其体重、腹围及24 h尿量的变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内径、计算门静脉血流量,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全自动血凝分析法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水平,ELISA法测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结果:两组基线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体重、腹围和尿量的改善及总体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内径的降幅上均大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ALB,TBIL和血浆PTA水平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ET-1和VEGF含量的下降幅度上均要大于对照组(P<0.05);而在血清ALT水平上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当归芍药散具有促进酒精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腹水消退、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综合作用,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抑制ET-1和VEGF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讨论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不含替诺福韦酯方案:拉米夫定、齐多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含替诺福韦酯方案: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D4细胞数(辅助性T细胞)显著提高、肝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HIV-RNA(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RNA,艾滋病病毒核糖核酸)转阴率70.00%、HBV-DNA(hepatitis B virus-DNA,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和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组肝肾情况、血糖血酯、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但治疗组有1例头晕、1例恶心,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有2例头晕、2例恶心和2例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0.0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替诺福韦酯治疗组方案能显著抑制HIV-RNA及HBV-DNA的复制,提高HIV-RNA及HBV-DNA的转阴率,提高CD 4细胞数及肝功能复常率,减少耐药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赖志红  袁云芬 《光明中医》2014,29(12):2552-2554
目的 评价大黄乌梅煎剂经结肠途径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条件的患者(n=60)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乌梅煎剂经结肠途径治疗.疗程均为3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清醒时间及NCT的改变、血浆氨的下降幅度,以及肝功能(血清ALT和TBIL)的改善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中无治疗相关性不良事件.结论 大黄乌梅煎剂经结肠途径治疗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血氨水平、缩短清醒时间、提高总有效率,并具有一定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病毒性乙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