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高活性β内酰胺酶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验持续高产AmpC酶和ESBLs,用K—B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我院2001年3月-2002年10月临床分离241株PA中,产生高活性β内酰胺酶共83株,检出率为34.4%,其中高产AmpC酶28株(11.6%),产ESBLs69株(28.6%),ESBLs与高产AmpC酶均阳性21株(8.7%),非AmpC酶、非ESBLs 7株(2.9%)。83株产酶PA主要分离自痰液(56株,67.5%)和烧伤创面分泌物(23株,27.7%)。易感人群以重症肺炎(34例,41.0%)、烧伤(23例,27.7 %)和肿瘤患者(10例,12.0%)为主。产酶株呈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0.8%,对受试的其他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49.4%~86.7%;除亚胺培南外,产酶株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X2≥16.1,P<0.005)。结论:我院PA临床株产ESBLs为主(约28.6%),其次是持续高产AmpC酶(约11.6%)。产酶株主要分离自重症肺炎、烧伤和肿瘤患者,其耐药率高,治疗用药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谢晓民  陈晶 《河北医药》2012,34(3):437-439
血小板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的胞质分割而成,是循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又称血栓细胞.健康人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形态、代谢与功能处于未活化状态,称为静止血小板.当血小板受刺激激活或与受损的血管壁、血管外组织接触时,外形发生改变,产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称为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和肿瘤发生转移的诊断、预防、治疗、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服务标识在军队医院门诊流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标识,是指所有标识图案或文字的总称。规范、醒目的标识能给人们一种警示信息,使之对此有所反应,有所触动,从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在军队医院门诊流程中,使用人性化的服务标识可以改善和优化门诊就医流程,减少患者就医成本,避免患者在就诊高峰时造成的拥挤,体现当今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在监测拉米呋啶治疗乙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拉米呋啶治疗,对照组仅做一般护肝治疗,治疗中抽血测定患者肝功能、乙肝血清学标记、Pre-S1相对滴度和HBV DNA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拉米呋啶治疗后Pre-S1相对滴度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时照组治疗后Pre-S1相对滴度下降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清Pre-S1相对滴度及HBV DNA含量变化在治疗后下降幅度有高度的一致性;以HBV DNA和血清Pre-S1判断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以HBeAg发生血清学转换作为疗效判断标准,且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Pre-S1与HBV DNA的检测对于评估拉米呋啶抗病毒疗效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监测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注射类抗微生物药物应用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7、2008年度药库发出用于临床的注射类抗微生物药物原始数据,将同一药品的不同剂型和不同规格的消费金额合并统计,对各药品年消费金额、用药剂量、用药频度(DDD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为临床抗感染首选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消费金额比例大,DDDs较高.结论:我院注射类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以防止出现少数抗微生药物滥用现象.  相似文献   
6.
干化学检测结果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式生化分析仪以其独特的性能正在为临床实验室所接受,成为临床生化检验常规和急诊检测工作的新生力量.虽然干式生化分析仪操作简单污染少,结果稳定准确、速度快,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注重质量控制,依然无法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我科从2001年开始使用美国强生公司950型干式生化分析仪,下面将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迄今仍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理论的提出为肿瘤的彻底治愈带来了希望,我们可以从CSC这一与正常干细胞同样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细胞群入手对肿瘤进行治疗.研究表明,CSC周围微环境在肿瘤形成、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低氧微环境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Pre-S1)在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仅做一般护肝治疗,然后测定Pre-S1相对滴度和HBVDN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干扰素治疗后Pre-S1相对滴度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Pre-S1相对滴度下降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Pre-S1相对滴度及HBVDNA含量变化在治疗后下降幅度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Pre-S1与HBVDNA检测对于评估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有高度的一致性,对临床监控抗病毒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在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测中,乙肝五项是常用的检测项目,HBsAg和HBcAb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模式。一方面由于HBeAg转阴,可能预示患者体内病毒清除,病情趋于好转;另一方面患者并未出现HBeAb、HBeAg转阴,可能是由于基因变异等原因造成的,患者体内仍存在强的病毒复制,仍需持续治疗。前S1抗原是一个新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有报道认为其与HBV—DNA检测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个很好的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本文将探讨其作为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对HBsAg和HBcAb二者阳性的乙肝患者检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其危害性是可以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损伤(微小神经功能损伤、听力障碍),重者发生核黄疸,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及时治疗,预防脑损害的发生,对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和儿童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儿科领域,对于黄疸到什么程度应该治疗,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由于胆红素引起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