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方法:通过制定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内容,实施限时,个案宣教,以学员为中心集中宣教、随机宣教,建立患者或家属间沟通式宣教,出院前健康指导卡片的应用等,观察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遵从率。结果: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实施,99%的患者能够掌握本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入院时38例吸烟患者均能保证以后不吸烟,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饮食,98%患者及家属表示出院后将按健康教育内容指导今后的生活,36例嗜酒者均能做到限制饮酒量,8例喝浓茶者表示今后不喝浓茶。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压患者提高遵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临床资料 4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40例,年龄13~44岁,平均(26±3.2)岁,以上各例均符合1982美国风湿病学协会诊断标准,均接受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硬化基础上,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以致坏死。临床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烧灼样胸骨后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大汗、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升高等症状.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属内科危重病症,其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凶险,病死率高,所以正确及时诊断治疗和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科于2006年~2007年共收治99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AMI)为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的急性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是现代社会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几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从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24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CCU监护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秀连 《黑龙江医学》2005,29(3):226-22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性格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和CCU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对 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 4种性格类型进行健康宣教。结果 根据不同性格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较以前的普通健康教育方法遵医率提高。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性格采取不同的宣教方法 ,提高患者遵医率 ,值得在CCU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6.
戴亚男  许秀连  王立慧 《中外医疗》2009,28(15):138-138
急性心力衰竭系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骤下降而引起急性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习惯于按心力衰竭开始发生和主要表现的部位分左侧心力衰竭、右侧心力衰竭和全心衰竭。右心衰竭常是左心衰竭所引起,且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为常见,故以下主要讨论急性左心衰竭。  相似文献   
7.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血脂异常造成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造成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在急性期,任何增加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都有可能加重病情,增加死亡的危险。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有效护理,尽可能减少心肌耗氧量,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下面,就工作中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血液净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使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时间大大延长。然而,在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极易由于饮食控制不合理,导致水潴留、高钾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为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合理准确的饮食护理,不仅可以达到或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防止或减轻并发症,还可以改善透析效果,从而增强患者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