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广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疾病程度、感染途径和干扰素疗效的关系,作者应用分型PCR技术对156例抗-HCV阳性患者血清HCVRNA进行分型检测,并分析不同程度肝病及不同感染途径HCV基因型分布,且对51例经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肝作分型评价。结果124例HCVRNA阳性中,Ⅱ型占90.3%(112例),Ⅲ型占8.1%(10例),Ⅱ/Ⅲ型混合感染占1.6%(2例),未检出Ⅰ、Ⅳ型,说明广州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不同程度肝病及不同感染途径之间HCV基因型构成比无明显差异,表明基因型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感染途径关系不大;干扰素治疗病例,HCV-Ⅱ、Ⅲ型感染的总应答数、完全应答数及部分应答数分别为18/41,11/41,7/41和8/10,6/10,2/10,提示Ⅲ型感染疗效较好,HCV基因型似可作为选择干扰素治疗病例及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但是由于观察的Ⅲ型病例数较少,需积累更多的资料才能作出更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酶切分型及其在干扰素治疗中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解广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对干扰素应签效果的关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133例丙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CV5’端非编码区基因片段扩增,对116例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并了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1对其中51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病毒载量(HBV-DNA),探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LP与HBV-DNA的关系,观察HBV-LP用于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HBV-LP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抗病毒治疗有效组患者HBV-DNA和HBV-LP下降趋势一致;抗病毒治疗无效组患者HBV-DNA始终没有出现阴转,HBV-LP的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抗病毒治疗效果反复组患者HBV-LP的含量维持较高水平或变化不明显,HBV-DNA则出现暂时阴转.结论 动态监测HBV-LP的含量可用于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型特异抗体与基因分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型特异抗体与基因分型方法的比较袁小珍唐小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510060)关键词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抗体自1989年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克隆以来,已报道了数十个HCV基因组的全序列或部分序列。由于其基因组变异性很大,故根据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应答组55例、部分应答组71例、无应答组24例基线,治疗12周、24周、52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正常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数以及CD4+/CD8+比值均降低(P<0.05)。治疗前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的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替比夫定治疗后,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在完全应答组及部分应答组均较无应答组升高(P<0.05)。在完全应答组内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自服用替比夫定12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部分应答组内CD3+、CD4+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从服用替比夫定24周起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应答组治疗各时间点与基线相比较,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替比夫定治疗后可抑制其HBV复制,替比夫定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以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下降最显著;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数较HBeAg阳性患者显著减少(P〈0.05);HBV DNA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严重的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ARS患者体内SARS病毒抗体产生的规律及比较IFA和ELISA法的特点。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3例SARS患者双份血清及10例正常人双份血清的SARS病毒IgM/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43例患者中新近感染SARS病毒40例(93.02%),3例未检出其感染。发病10天内检出率较低,发病10天后检出率较高。阳性率随发病时间而上升。在SARS病毒IgG的检测中,ELISA法较IFA法敏感。结论IFA法和ELISA法均适合于SARS发病10天后实验室辅助诊断方法,ELISA法较IFA法敏感。  相似文献   
8.
本室于1986年底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下称“受体”)的方法。试验表明,本法有良好的特异性及重复性。1987年上半年对108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受体”检测发现,①慢性HBV感染血清“受体”检出率最高;②急乙肝“受体”与病情、病程有关,是诊断急乙肝现症病人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③高浓度“受体”伴随着慢活肝病人高黄疸发生率及高SGPT的出现,高浓度“受体”的慢迁肝,TTT异常及发生率高,“受体”阳性的慢性HBV重叠甲肝感染病人,多具明显病毒复制和活跃的免疫反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为探索老年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对42例老人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及非老人病例配对作血清病原学检查,发现本院收治的老人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病原以非甲非乙型感染为主,与非老人组明显不同. 材料及方法一、研究对象: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42例,系本院1986~1987年间住院病人,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0~84岁;对照组系选择与上述42例性别相同,同时发病的非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42例,年龄15~56岁;上述84例都系广州市居民,于发病后28天内静脉抽血,血清—30℃保存。  相似文献   
10.
HIV感染者/AIDS患者与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 (AIDS)患者与肿瘤病人CD+4和CD+8T淋巴细胞 (TH 和TS 细胞 )数量的变化并进行比较。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78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和 37例肿瘤病人外周血中TH 和TS 细胞的数量以及计算TH/TS 的比值 ,组间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结果 HIV感染者 /AIDS患者TH细胞显著减少 ,且下降的幅度大 ,TH<5 0 0 / μl的占 83 3% ,其中 <2 0 0 / μl的占 5 6 4 % ,TH/TS 平均为 0 2 9;肿瘤病人TH 细胞计数也明显降低 ,TH<5 0 0 / μl的占 70 3% ,其中 <2 0 0 / μl的占 18 9% ,TH/TS 平均为 1 2 6。同一水平CD+4T细胞计数所对应的CD+8T细胞数量 ,HIV感染者 /AIDS患者高于肿瘤病人 ;两组病人TS 数量都随TH 数量的升高而增加。HIV感染者 /AIDS患者TH 细胞计数 <肿瘤病人 ,TS 细胞计数 >肿瘤病人 ,HIV感染者 /AIDS患者TH/TS 比值倒置 ,而肿瘤病人TH/TS 比值 >1。结论 HIV感染者 /AIDS患者和肿瘤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损害 ,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作为两者免疫诊断和免疫功能监测的指标之一 ,对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