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淋巴细胞数量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并进行治疗的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慢性患者分别为48、60例,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0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CD3、CD4、CD8、CD19和CD3-/HLA-DR+及PA-IgA、PA-IgG、PA-IgM水平。结果急、慢性组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组CD4水平高于慢性组(P0.01);急、慢性组CD8、CD19、CD3-/HLA-D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组CD19水平高于慢性组(P0.05)。治疗后1周,患者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患者CD4、CD8、CD19和CD3-/HLA-D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周,患者CD4、CD8、CD19和CD3-/HLA-DR+水平均接近对照组正常水平(P0.05)。患者治疗前PA-IgA、PA-IgG、PA-IgM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PA-IgG、PA-IgM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A-IgG、PA-IgM平均水平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在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PA-Ig的异常上。联合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PA-Ig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和疗效判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278例ALL患儿。所有患者接受CCLg-ALL-2008治疗方案治疗,从对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第8天泼尼松敏感试验、第15天骨髓缓解状态(D15-BM)、第33天骨髓缓解状态(D33-BMR)和第33天微小残留病(D33-MRD)4个指标分析不同分组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3年EFS),将这4个指标和其他可能影响患儿预后的指标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及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269例患儿参与了第8天泼尼松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激素反应良好(PGR)者240例(89.22%)、高于激素反应不良(PPR)者29例(10.78%),其中PGR患者3年EFS明显大于PPR患者(P0.05)。262例患儿D15-BM试验显示,骨髓缓解状态为M1者230例(87.79%),M2组20例(7.63%),M3组12例(4.58%);3年EFS M1组明显高于M2组、而M2组明显高于M3组(P0.05)。257例患儿D33-BMR试验显示,骨髓缓解状态为M1者227例(88.33%),明显高于M2组21例(8.17%)和M3组9例(3.51%);M1组的3年EFS高于M2组,M2组高于M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5例患儿D33-MRD试验显示,MRD10~(-4)组128例(69.19%),MRD≥10~(-4)-10~(-2)组43例(23.24%),≥10~(-2)组14例(7.57%);10~(-4)组的3年EFS高于MRD≥10~(-4)-10~(-2)组,而MRD≥10~(-4)-10~(-2)组高于≥10~(-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D8泼尼松敏感试验中PPR、D15和D33-BMR中M2和M3、D33-MRD中≥10~(-2)和T-ALL分型为影响ALL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早期治疗反应指标可预测ALL患儿预后情况,为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间隙护理模式在儿科急诊危急重症患儿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急诊危急重症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无间隙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抢救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抢救室滞留率、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心率及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间隙护理模式可提高儿科急诊危急重症患儿的急救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生理应激程度,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5.
蔡露良 《海南医学》2014,(18):2765-2767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78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年龄小于3岁者占83.3%;78例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83.3%)、呕吐(75.6%)、抽搐(52.6%)、前囟隆起(32.1%)、头痛(20.5%)、脑膜刺激征阳性(33.3%)、病理征阳性(28.2%);治愈45例(57.7%),好转20例(25.6%),未愈8例(10.3%),自动出院5例(6.4%)。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可提高治愈率,有效降低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儿童白细胞介素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以及相应血清IL-18含量与儿童脓毒症(Sepsis)的关系.方法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和测序的方法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①脓毒症患儿血清IL-18水平为(196.56±157.32)pg/ml,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的(66.16±41.63)PS/ml(P<0.01),随着脓毒症患儿病情的加重,血清IL-18浓度呈上升趋势,非危重组[(152.87±114.9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6.16±41.63)pg/ml],危重组[(191.98±169.72)pg/ml]高于非危重组,极危重组血清IL-18浓度[(323.89±159.35)pg/ml]显著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发现血IL-18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P<0.01).②健康儿童与脓毒症患儿均存在IL-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健康儿童和脓毒症患儿-137G/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GG型(61.8%)、GC型(35.8%)、CC型(2.4%)和GG型(71.1%)、GC型(26.7%)、CC型(2.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G型(79.7%)和G型(84.4%).健康儿童和脓毒症患儿-60TC/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A型(61.0%)、CC型(26.8%)、AA型(12.2%)和CA型(76.7%)、CC型(21.1%)、AA型(2.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C型(57.3%)和C型(59.4%).③脓毒症患儿-607CA基因型分布频率(76.7%)显著高于健康儿童(61.0%),AA基因型分布频率(2.2%)显著低于健康儿童(12.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④依-137CC、-137GC、-137GG顺序,健康儿童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45.67±28.36)pg/ml、(53.27±37.91)pg/ml、(76.91±42.44)pg/ml;而脓毒症患儿分别为:(140.50±60.10)pg/ml、(184.42±157.33)pg/ml、(237.02±161.76)pg/ml.依-607AA、-607CA、-607CC顺序,健康儿童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48.80±32.11)pg/ml、(68.41±42.53)ps/ml、(70.17±43.87)pg/ml;而脓毒症患儿分别为:(141.50±64.35)pg/ml、(151.21±121.19)pg/ml、(211.16±163.64)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儿血清IL-18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的加重有关.IL-18基因启动子-607CA基因型携带者儿童更易罹患脓毒症,表明-607CA基因型可能为脓毒症易感基因型,而-607AA基因型可能对儿童患脓毒症具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露良  向伟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367-1369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众多介质参与的复杂反应。而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了人类个体或群体表型,以及对疾病易感性、疾病表型和对药物治疗反应等各方面的差异性的重要原因。因此,探讨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的关系,不仅有可能更加科学地认识脓毒症的发病机制,而且这些新的研究技术将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以及早期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蔡露良  陈实  林涛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2):1266-1268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南省海口市、文昌市和儋州市的各大医院诊治的480例0~5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492名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因素,分析导致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母亲孕期患病、非母乳喂养、家庭成员抽烟、夏季卧室没有使用空调、小儿有哮喘史、户外活动每天小于2 h、预防接种不按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和未按时营养添加是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而母乳喂养、按时预防接种和按时添加营养为保护因素。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引起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母乳喂养、按时预防接种和按时添加营养有利于降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血糖、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危重症病例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血糖明显高于重症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病例患儿脑脊液白细胞增高,危重症病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例重症病例组蛋白超标9例,最高为0.71g/L,40例危重症病例组蛋白超标11例,最高为0.95g/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脑脊液葡萄糖正常,危重症病例脑脊液葡萄糖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有重症及危重症倾向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常规血糖、外周血白细胞和脑脊液检查,有利于重症及危重症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