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4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眼内微小异物特别是赤道后的微小异物,术前定位难以做到十分准确,同时异物小其磁性也小,术中巩膜面磁吸跳动试验阳性率低,球壁切口的位置即使误差很小也可导致手术失败.我们采取巩膜瓣下摘除眼内后部小于1mm_3的微小磁性异物,克服了以上缺点,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例11只眼.男8例,女3例;右眼6例,左眼5例;年龄24~45岁.穿孔部位:角膜5例,角膜缘2例,巩膜4例.异物大小:0.5mm×0.5mm×O.6mmm~1mm×1mm×O.8mm.异物位于角膜级后16~20mm.异物在眼内存留时间5~32天7例.2~5年4例,此4例中2例为门诊漏诊病例,另2例为患者伤后眼部无明显不适而未及时就诊者.4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铁质沉着.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在青光眼术中有人应用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并与传统的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青光眼术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抗青光眼术术后早期滤泡房水渗漏发生率较高,但二者治愈及其它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我们自1983年开始在部分抗青光眼术中采用了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并对术后早期滤泡房水渗漏情况进行了观察。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患者共75例,84只眼,男34例,39只眼,女41例,45只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  相似文献   
3.
<正> 例一,张某,男性,40岁,住院号55273。因左眼红痛伴视力减退一年,拟诊“蚕蚀性角膜溃疡”入院。检查:右眼视力0.1,混合性充血(++),6—11点近周边部角膜新月形溃疡,最宽处约3mm,底部新生血管长入。于1985年6月5日行“左眼指环状板层角膜移植术”。术中除中央部5×5mm范围外,余处角膜板层切除及病变部巩膜板层切除约3mm宽;取指环状板层角巩膜植片复盖创面,以8—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巩膜创口共  相似文献   
4.
1995年1月~1996年3月,我们以立止血为主辅以其他方法治疗顽固的外伤性前房积血11例11只眼,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5~32岁,平均21岁;右眼3例,左眼8例.1.2 致伤原因:爆竹炸伤2例,拳击伤3例,弹弓击伤2例,铁丝击伤1例,塑枪子弹击伤2例,水果刀戳伤1例.1.3 眼部损伤情况:4例为继发性前房积血即发生在伤后2~3天,余均为伤后立即出血即原发性前房积血.3例伴有角膜上皮损伤,4例伴角、巩膜穿孔.7例有不同程度的虹膜根部离断,最严重者达1/2周,2例伴有外伤性白内障,前房积血3~5mm者2例,5~8mm者5例,积血充满前房者4例.其中7例反复前房积血,5例伴有高眼压.  相似文献   
5.
<正> 固定性内斜视较少见。由内直肌僵硬、纤维化而引起,眼球固定于內斜位。大多为先天性,也有后天发生者,实际上是外直肌麻痹后内直肌高度挛缩的后果,属于续发性。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将内直肌完全断腱或退至眼球赤道的后方;但由于内直肌异常挛缩紧张,手术效果不理想、易复发。我们以切断内直肌合并外侧眶缘骨膜辦转位治疗两例3只眼,随访1~3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手术方法一、取局部浸润麻醉,小儿可全麻。二、右眼于2至4点,左眼于8至10点沿角巩缘剪开球结膜,两端放射状切开,充分分离节制韧带后切断内直肌。  相似文献   
6.
<正> 1968年Caurne首先报道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获得成功后,国内外有不少文献报道,认为是一种较安全与疗效较满意的抗青光眼手术方法之一。我科自1980年10月至1982年12月,进行了小梁切除术30例,对其并发症与其他抗青光眼手术(如巩膜灼滤术,巩膜下咬切术、虹膜嵌顿术)各30例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对比,现报导如下: 材料与方法 1.青光眼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1例。男28例,女92例。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41岁。 2.在蔡氏OPMI 8型手术显微镜放大10倍下进行手术。手术方法:术前缩瞳并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作—8mm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作凝固的手术方法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0例,全部病例用硅胶海绵作巩膜外蛰压。其中一例放出视网膜下积液。除一例因缝线松脱,垫压物移位而失败外,其余一次治愈。随访平均20个月,未复发。本术式的优点是①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②避免热凝引起的巩膜坏死,有利再手术。③术毕玻璃体、视网膜等组织反应轻,术后无明显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避免了永久性视机能障碍。④术后色素膜及外眼反应轻,病人痛苦小。此外,对本法适应证和作用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多媒体训练治疗与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弱视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评估多媒体训练治疗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将117例(208眼)弱视儿童分为多媒体训练治疗和遮盖方法两组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多媒体训练治疗组60例(108眼),总有效率为90.7%,遮盖组57例(100眼),总有效率为82.0%,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6~12岁患儿总有效率两组相比统计学有差异(P〈0.05)。疗效与弱视程度显著相关,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P〈0.01);遮盖组疗效与弱视的年龄相关,弱视年龄越轻,疗效越好(P〈0.05),多媒体训练治疗组疗效与弱视的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多媒体训练治疗系统治疗学龄儿童弱视优于传统的遮盖疗法,而且弱视治疗的效果和弱视程度及年龄密切相关,早发现和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固定性内斜视比较罕见。它是由于内直肌僵硬、纤维化将眼球固定于内斜位。多为先天性,也有后天发生者,实际上是外直肌麻痹后,内直肌高度挛缩的后果,属于续发的。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将内直肌完全断腱或后退至赤道的后方,但由于内直肌异常挛缩紧张,手术效果不理想,易复发。我们以切断内直肌合并眶缘骨膜瓣转位,治疗固定性内斜视2例3只限,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手术方法:①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小儿可全麻。②右眼于2~4点钟,左眼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