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蔡康琴 《北方药学》2012,(10):88-88
目的:调查我科透析时间在1年以上,并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病人的内瘘使用情况,了解我科护士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护现状。方法:我科的维持性透析病人102例,筛选出透析时间1年以上并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病人60例,回顾分析2010年以前及当前内瘘初始使用时间、内瘘穿刺、动静脉瘤、内瘘狭窄,收集整理数据,判断其使用情况。结果:我科高年资和低年资护士在动静脉内瘘使用方面均存在不足,科室应加强护士对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理论和操作培训。  相似文献   
2.
蔡康琴  邱达  龚霜 《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13-1016
目的:观察康复运动(居家有氧运动+透析中抗阻运动)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效果.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期间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透析中心230例透析患者中,Frail评分为1~5分的患者共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依据个人习惯进行活动,实验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比较实验组干预前后衰弱评分、两组患者干预后衰弱评分及自理能力(ADL)、营养风险、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BMI等指标,研究康复运动对衰弱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衰弱评分低于干预前,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衰弱5项指标中疲劳感、耐力、步行能力、体重下降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实验组衰弱相关指标中自理能力、营养风险、血清白蛋白、CRP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施运动干预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状态,提高衰弱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营养风险、改善微炎症状态,但对衰弱患者的血红蛋白及体质指数的改变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菌谱及相关感染路径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种类,分析其感染路径,探讨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调查57例行机械通气且通气时间大于48 h的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谱情况,分析感染路径。结果:检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17种,共42株,G-杆菌21株占50.00%,真菌12株占28.57%,G+球菌9株占21.43%。结论:G-杆菌是机械通气后患者气道内的主要定植菌或致病菌。胃肠道定植菌逆行、口咽部的分泌物吸入是导致机械患者下呼吸道G-杆菌定植或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口腔护理、控制口咽部细菌定植,做好气囊上滞留物的引流、减少滞留物渗漏,避免胃肠道定植菌逆行与吸入,加强呼吸机管道及呼吸设备的消毒和管理是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为透析患者衰弱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自贡市7所综合医院透析中心201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FRAIL量表评估患者衰弱状况,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衰弱影响因素调查表,分别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和血液透析相关资料。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衰弱得分为2(1,4)分,衰弱占44.8%,衰弱前期占37.8%,无衰弱占17.4%。不同服药情况、血液透析频次、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衰弱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衰弱程度患者年龄、ADL评分、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风险、性别、ADL、白蛋白是衰弱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衰弱发生率偏高,女性、白蛋白水平低、自理能力差、营养不良风险是衰弱的易患因素,应及时采取干预策略,以预防衰弱发生、延缓衰弱进程及由此引发的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采取的肾替代治疗方法之一,此类病人由于容量负荷过多及肾素分泌增加,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甚至高血压急症。本案例报道了一例维持性透析病人在并发高血压急症处理中的教训,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ICU工作人员对手卫生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ICU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式,现场调查ICU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现状,探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认知差异。结果:在对手卫生指征的认知中,对直接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黏膜、不完整皮肤及伤口敷料后、准备食物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后等方面回答正确率在95%以上,而在摘手套后、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包括医疗器械)后、接听手机前、接听手机后等方面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4.6%、86.0%、78.5%、53.8%。对使用手套的认知中,对戴手套前需要洗手、处理同一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认知正确率分别90.3%和88.2%。对快速手消毒剂4项内容的认知正确率分别为80.6%、84.9%、86.0%、55.9%。结论: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手卫生认知,从根本上增强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