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从m RNA水平探究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在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作用及炎症机制。方法 选取15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3只。给予各组大鼠背部皮肤45Gy电子线照射,分别于照射后0周、1周、2周、3周、4周后处死并取组织标本,检测皮肤组织内炎症因子m RNA水平。选取35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n=7)、PBS组(n=14)和ADSCs组(n=14)。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PBS组和ADSCs组大鼠背部皮肤给予45Gy电子线照射,辐射后48h起,每72h完成1次注射,共5次,PBS组的大鼠注射1ml PBS,ADSCs组大鼠注射1ml含ADSCs的PBS,共注射5次。观察大鼠皮肤大体形态及病理组织学损伤,进行皮肤损伤评分,同时检测大鼠皮肤组织内炎症因子m 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辐射后2d,两组大鼠的Douglas and Fowl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后4~10d,ADSCs组大鼠的Douglas and Fowler评分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皮下脂肪微创冷冻减脂实验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低温组(0 ℃组、-20 ℃组、-40 ℃组、-60 ℃组、-80 ℃组)以及室温对照(Control组),利用不同低温干预造成大鼠皮下脂肪局部冷损伤,观察脂肪厚度及病理学改变。结果:超声示各低温组均有不同程度脂肪厚度减少,在无皮肤损伤情况下低温-60 ℃干预60 s时脂肪厚度减少最为明显(P <0.01)。病理学显示局部冷冻后随着温度的降低,炎症细胞浸润与脂肪细胞破坏愈加明显,在低温-60 ℃干预60 s 3 d后脂肪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达到峰值(P <0.01)。与Control组比,-60 ℃组脂肪组织内NF-κB-p65在第2 周时表达明显上升,TGF-β1在第4周时阳性表达明显上升(P <0.01)。-20 ℃组TUNEL染色细胞凋亡逐渐增多,-60 ℃组干预60 s3 d后细胞凋亡最明显(P <0.01)。结论:采用低温探针技术在低温-60 ℃干预60 s条件下,可建立稳定的SD大鼠皮下脂肪微创冷冻减脂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微针真皮泵注射技术在面部片状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整形美容科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面部片状瘢痕患者20例,采用微针真皮泵注射治疗,1个月注射一次,治疗周期为3个月。比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评分。结果 治疗前VSS评分(12.4±1.4)分,治疗后1个月VSS评分(8.9±1.2)分,治疗后3个月VSS评分(4.7±1.0)分,治疗后6个月VSS评分(1.0±0.8)分。结论 微针真皮泵注射技术治疗面部瘢痕效果满意,可有效消除面部瘢痕增生。该技术操作简单,疼痛轻,单点注射剂量小且稳定,深度可控,适用于片状瘢痕的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采取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ADAIF)于修复指端缺损(F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预采取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DAIF)的FD患者68例,按患者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对照组采取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RDAIF)修复,观察组予ADAIF修复。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术后12个月:比较皮瓣两点辨别觉、关节活动,评定皮瓣感觉恢复疗效和功能恢复疗效。结果 观察组所用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两点辨别觉短于对照组而指间关节活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与功能恢复总体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RDAIF修复比较,ADAIF修复FD手术时间少、感觉恢复快,且可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