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外泌体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产生,通过介导不同细胞间的通讯参与呈递抗原、影响肿瘤细胞生长、促进组织修复等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有效的刺激体外和体内骨再生。骨折不愈合是骨科领域的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康复周期的延长,造成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外泌体在介导成骨、破骨细胞,血管骨骼肌再生以及软骨再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参与骨折的愈合,影响骨折的进展。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外泌体在骨组织(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骨骼肌以及软骨组织等方面的文献报道,以期为外泌体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arden指数能否判断股骨颈骨折的旋转移位。方法取5具10侧健康股骨近端尸体标本,男3具,女2具;死亡年龄为45~70岁。于股骨头中心置入1枚直径为2.0 mm的克氏针,垂直于股骨颈中部截骨,在截骨处远端骨面标明旋转角度。在每侧标本上依次进行旋前及旋后0°、10°、20°、30°、40°、50°、70°、90°操作,并摄标本正、侧位X线片,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测量Garden指数,比较不同旋转角度下的正位、侧位Garden指数。同时观察在不同旋转角度下股骨头小凹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从0°至旋前30°或旋后30°的过程中,正位、侧位Garden指数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数值均>155°。从旋前40°至旋前90°的过程中,正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52.36°±1.41°、146.04°±1.64°、143.95°±0.60°、141.73°±0.60°,侧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72.54°±0.86°、168.57°±0.98°、157.18°±1.17°、156.47°±1.63°,不同旋转角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旋后40°至旋后90°的过程中,正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51.67°±1.06°、147.32°±1.82°、142.77°±0.75°、139.88°±1.48°,侧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72.28°±0.79°、166.76°±1.02°、155.67°±1.74°、154.16°±1.27°,不同旋转角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旋前角度的增大,股骨头小凹面积逐渐减少;随着旋后角度的增大,股骨头小凹面积逐渐增大。结论在0°~30°的旋前或旋后范围内,Garden指数无法准确判断股骨颈骨折复位时的旋转移位。股骨头小凹面积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股骨颈骨折的旋转移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翻修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 年1月至2020 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共纳入20 例患者,其中男14 例,女6 例,年龄65~85(74.7±5.8)岁。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3.5±16.3)min,平均出血量为(687.5±304.3)mL。术后2 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心功能衰竭,经内科相关处理后均好转;1例患者出现浅表性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创口换药后好转愈合。在后期门诊随访中,出现1例假体周围骨折,其余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假体不稳定,关节深部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本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39.4±6.8)分,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7±4.3)分;术前VAS评分为(7.2±1.0)分,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6±0.5)分;术前SF-36评分为(43.6±7.9)分,末次随访为(84.5±4.1)分。三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 <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近期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诱导血管再生活性的新型复合骨组织工程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共转染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制成复合人工骨材料。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已转染EPCs中VEGF-165及ANG-1的表达。噻唑蓝(MTT)细胞毒性试验、骨植入试验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情况等综合评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材料中血管再生的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RT-PCR反应显示,实验组VEGF-165、ANG-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MTT细胞毒性试验、骨植入试验均显示,材料无毒性反应。扫描电镜显示,材料表面有较多血管内皮祖细胞黏附,并有较多伪足伸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显示,材料周围组织生长良好,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材料与周围组织交界处有大量的新骨生成。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材料中有较多新生的毛细血管。结论  VEGF- 165/ANG-1双基因共转染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的骨组织工程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一定的诱导血管再生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Scha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规划、模拟手术和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57例Scha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3D模型组和传统组。3D模型组利用3D打印模型,术前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模拟手术;传统组行传统内固定术。2组手术后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采用美国HSS表格标准评价手术侧膝关节功能。结果:3D模型组和传统组手术疗效均满意,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12.8±1.9)个月。与传统组比,3D模型组手术时间[(90.7±9.3)min vs. (101.3±10.9)min],术中出血量[(70.7±30.0)mL vs. (96.7± 37.4)mL],术中透视次数[(17.9±5.3)次 vs. (29.9±8.1)次]均明显减少,HSS评分[(85.7±5.1)分 vs. (81.1±5.2)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比传统手术,3D打印技术在治疗Scha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提高HSS评分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骨折常与髋关节脱位同时发生,后脱位中股骨头骨折的发生率为4%-17%,前脱位中的发生率为10%,也有罕见的无髋关节脱位的股骨头骨折。1957年,Pipkin将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分为4个亚型,称之为Pipkin骨折。由于其发生率较低。缺乏足够的病例数量、放射学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等,且各类文献中治疗方法不一致,因此该骨折在复位时机、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手术方式等方面争论较多。  相似文献   
7.
蔡乐益  朱绍瑜  王特  卢迪  陈华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5):186-188,149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创伤骨折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创伤的机制、骨折的分型、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年龄等都会影响整个治疗的过程与预后。虽然保守治疗仍是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近十年手术治疗已被广泛应用。随着骨科医生对该骨折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和骨科手术技巧、内固定的进一步更新,让手术适应证得到了一定的扩大和发展。但是其疗效各不相同,其影响因素也是很多的。虽然桡骨远端骨折发生频率高,但是仍旧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Triple 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时喙突钢板位置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67例患者按术后X线中喙突钢板位置分为偏外侧组(n=19)、中央组(n=27)、偏内侧组(n=21)。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肩关节简单评分(simple shoulder test,SST)综合评估肩关节功能。 结果三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8%(28/67)。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12/19 vs. 6/27 vs. 10/21,P=0.017)及复位丢失率(8/19 vs. 2/27 vs. 5/21,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偏外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央组(P <0.01)。三组术后Constant评分分别为(91.2±4.2)分、(94.3±3.6)分、(93.9±4.2)分,中央组及偏内侧组评分高于偏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三组间VAS评分(P=0.742)及SST评分(P=0.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Triple Endobutton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过程中,喙突骨隧道的位置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中央型骨隧道并发症少,效果显著。术中透视若发现喙突骨隧道偏移,尤其是向外侧偏移,应立即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面修复外科对20例下肢伴有骨骼或肌腱外露的慢性难愈创面的老年患者应用Masquelet技术,在治疗患者基础疾病的同时,经过多次清创后携抗生素骨水泥封闭创面,在创面诱导膜充分形成后,应用游离植皮覆盖四肢难愈创面。创面缺损面积4.5 cm×3.0 cm~15.0 cm×6.0 cm,所有软组织缺损创面均伴有肌腱或者骨外露。术后定期来院门诊复诊, 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随访,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以及取皮区有无相关并发症。采用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评价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20例术后均定期随访, 时间3~12个月, 平均7.6个月。第一阶段手术进行创面膜诱导1~4次, 平均(1.3±0.7)次,第二阶段在创面诱导膜上进行游离植皮, 20例植皮全部成活, 无坏死和感染发生;植皮区皮肤外观及质地满意, 术后LEFS评分为(69.83±10.82)分。结论 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老年难愈性创面, 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