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地塞米松以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三种方法治疗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方法将93例重度ITP患儿随机分成地塞米松组(28例)、丙种球蛋白组(31例)和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联合组(34例)治疗,连续监测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与丙种球蛋白组比较治疗后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时间差异有显著性;联合组与地塞米松组、丙种球蛋白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治疗后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时间、达峰值时间及血小板计数达到的峰值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重度ITP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更迅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与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相关因素,为探讨临床防治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32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的患儿作为临床资料,并对患儿进行1年的随访,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6个月~3岁为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高发年龄段,其中男性患儿较多,大多数发作于春季或春夏交替的季节,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往往合并低钠血症同时多有脑电图或头颅影像学异常。结论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影响因素为患儿的年龄、性别、发作季节,原发病等。因此,为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应依据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4月到2011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2例喘憋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取氨溴索、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溶液急性期控制症状,治疗组其后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照组不予干预。结果治疗组患者40例患者显效,显效率为71.4%,而对照组患者29例显效,显效率为51.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显效数与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采取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方法治疗喘憋性肺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儿科的70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细菌感染,对照组为病毒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含量、阳性率。结果观察组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阳性率高,对照组阴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可作为鉴别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型的重要指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梅州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构成和人群年龄构成特征,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梅州市监测点2012年报告的脑炎脑膜炎等相关病例采集急性期血清、咽拭子和脑脊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乙脑病毒、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脑膜炎奈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猪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新型隐球菌、恙虫病立克次体。结果共采集53例病例83份样本,其中血清29份、咽拭子38份、脑脊液16份,检出阳性29份,其中单纯疱疹病毒阳性7份、腮腺炎病毒阳性2份、腺病毒阳性1份、巨细胞病毒阳性2份、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阳性9份、脑膜炎奈瑟菌阳性3份、新型隐球菌阳性1份、恙虫病立克次体阳性4份。53例脑炎脑膜炎病例中实验室确诊29例,其中确诊病毒性脑炎21例,占72.42%;确诊细菌性脑膜炎4例,占13.79%;确诊恙虫病脑炎4例,占13.79%。在29例脑炎脑膜炎确诊病例中,以〈15岁儿童为主,占62.07%(18/29)。结论肠道病毒(EV和柯萨奇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梅州市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脑膜炎奈瑟菌是引起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今后应加强肠道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例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监测血乳酸水平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入选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和中心静脉压监测补液,观察组另外添加血乳酸测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指标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从第2天开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混合静脉血氧饱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8 d死亡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乳酸监测指导性治疗儿童感染性休克,可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生理指标,降低死亡率,对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情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病窦综合征安装VVIR起搏器10例运动耐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安装VVIR起搏器后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术前,术后1、8周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术前,术后1、8周测量的LVEF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病窦综合征患安装VVIR起搏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视为目前治疗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相关指标与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SLE青少年患者145例,随访记录不良预后发生率。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青少年SLE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Cox风险模型分析结果建立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PI)方程,分析其判断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随访1~10年,中位随访时间(5.85±2.67)年,失访3例,死亡5例,复发32例。不良预后37例,不良预后率25.52%。不良预后组患者雷诺症、肺部感染及眩晕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红细胞计数(reliable bit cast,RBC)、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补体3(complement 3,C3)、补体4(complement 4,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张秋韵  蓝锋  赖湘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75-167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03~2010-03治疗的川崎病患儿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和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退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扩张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尽早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以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