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媒体技术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媒体技术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方法:对224名学员的神经病学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了解学员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90.2%的学员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好,4.0%的学员赞成传统教学模式,5.8%认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都可以接受。结论: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被大多数学员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媒体技术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方法对224名学员的神经病学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了解学员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90.2%的学员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好,4.0%的学员赞成传统教学模式,5.8%认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都可以接受。结论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被大多数学员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全脑缺血再灌流PRL、GH.β—EP与CNS超微结构应变效应实验研究陈曼娥,蒋晓江,王景周采用我科自行设计建立的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动物模型[1],立足急性全脑缺血及再灌流特定条件下,动物血及脑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β-内啡肽(β-EP)...  相似文献   
4.
在祖国医学上素有“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一说。中风,现已被人们称为“亚洲的第二号杀手”。有数据表示:亚洲每年有超过二百万人死于中风;而在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患者就达120万~150万人次,死亡者80万~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即便是在医疗水平发达的美国,每年仍有50万人中风,其中15万人因此而死亡。面对中风如此凶猛之势,我们该如何应对?本刊特约请有关专家撰文为我们指点迷津,只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门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导致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为脑卒中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2~7月,对1389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同时测定空腹血脂、空腹血糖。并进行脑血管意外危险因素知晓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l389例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高血压病患病率55.6%,知晓率32.6%;糖尿病患病率46.2%,知晓率22.8%;高脂血症患病率82.6%,知晓率43.5%;肥胖患病率57.5%,知晓率33.0%;冠心病患病率67.1%,知晓率32.7%。其中35~44岁年龄(青壮年)组患者对患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和冠心病的知晓率更低,分别为8.7%、0、15.4%、9.4%、3.6%,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年龄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肥胖的患病率均较高;对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知晓率均较低;以35~44岁组的知晓率最低。对35~44岁组患者加强血脂、血压、血糖筛查,提高知晓率,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娟  姚国恩  蒋晓江  叶红  胡银 《重庆医学》2007,36(13):1257-1258
目的 了解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3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uropean stroke score,E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观察两组患者发病第1、2、4周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1、2、4周,治疗组ESS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由基损伤在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占有重要作用.脑出血急性期使用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可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内囊出血后脊髓前角缝隙连接对肌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晓江  李书林  刘娟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508-1509,F002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缝隙连续蛋白Cx32的改变。以了解脑出血后肌痉挛发生过程中脊髓运动神经元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对肌痉挛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自体血缓慢注入右侧内囊后肢制备大鼠脑内囊出血臻肌痉挛模型,应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皮层运动诱发电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连接蛋白Cx32的改变。结果 大鼠右侧内囊出血后右侧MEP波幅较左侧显著降低(P&;lt;0.01),出血1周以后病灶侧MEP波幅较出血前均显著降低(P&;lt;0.01);MEP潜伏时右侧显著延长,与左侧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lt;0.01),内囊出血1周以后,MEP潜伏时均明显延长,与出血前比较差异显著(P&;lt;0.01)。脑出血后第1周,左侧脊髓灰质前角缝隙连接蛋白Cx32显著升高,同时动物肌痉挛状态明显加重。结论 内囊定向的脑出血模型引起内囊损伤侧MEP波幅明显降低、潜伏时延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脊髓束的损伤情况和功能状态,与此同时使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缝隙连接数量增多,导致神经元兴奋性的同步作用增强,这可能是肌痉挛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RIA方法,同步监测77例急性脑血管病(CVD)血浆、CSF中心房利钠多肽(ANP)与血管紧张素Ⅱ(AT-Ⅱ)含量。发现二者于病程7天内均呈不同程度增高。提示ANP、AT-Ⅱ活性变化与CVD急性脑血循环障碍有其内在联系。CT证实病灶位于基底节、内囊、间脑者脑脊液的AT-Ⅱ显著高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者。脑出血组血浆AT-Ⅱ与脑脊液AT-Ⅱ呈显著正相关。显示与血-脑屏障破坏有关。对于ANP、AT-Ⅱ与血压、颅内压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作为一种影响脑功能活动的新方法,对神经功能再塑具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VNS对癫痫、抑郁和焦虑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有效。本文就目前VNS治疗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尽管VNS治疗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它为脑功能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对进一步认识一些神经精神疾病的病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VNS治疗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将对一些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颅外段椎动脉夹层误诊原因,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与准备后,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为夹层动脉瘤形成后,给予硫酸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结果 5例患者行DSA均提示椎动脉V2段夹层动脉瘤形成,均给予硫酸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5 d后,行椎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后患者头痛症状消失.结论 DSA有助于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诊断,抗凝及介入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